水泥混凝土路面D型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来源 :第七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longhai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型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许多间距很近、发丝状的耐久性裂缝,一般发生在接缝或裂缝附近,并与其大致平行,且一般多见于寒区道路上.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D型裂缝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他文献
混凝土裂缝会影响混凝土本体的电阻特性.本文利用这一相关性提出从混凝土的电阻变化去数值化感知结构裂缝的瞬间发生.相关报警电路可定性地判明受损构件的位置,也可初步定量其损坏程度.文中所涉及技术有助于实现远程实时监控.
为探讨掺合料、纤维及其组合对混凝土早期裂缝发展变化的影响.采用平板法通过四组混凝土的对比试验.结合直观考察.以三个参数裂纹总面积、裂纹总长度、裂纹总条数衡量混凝土早期开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混凝土裂纹的产生及发展主要发生在1d之内;四组混凝土的开裂时间明显差异.素混凝土开裂最早.掺珍珠岩掺合料的次之.掺聚丙烯腈纤维较晚.而双掺掺合料和纤维的混凝土开裂最晚;四组混凝土3天期的开裂总面积、开裂总长度也
结合广深港客运专线工程实际,对梁体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的胶凝材料以及外加剂进行调整,进行耐久性试验,根据大量实验数据找到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中渗透性主要影响因素。
抗渗透性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对比研究了使用透水模板和非透水模板浇筑的混凝土表层的空气渗透性和表层抗吸水性,结果表明透水模板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抗渗性,从而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采用混凝土中常用的混合材硅粉进行抑制砂岩ASR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用一定量的硅粉可以有效地抑制砂岩的ASR膨胀变形,采用掺硅粉后砂岩砂浆的膨胀抑制率、掺硅粉砂浆的14d膨胀限定值以及低于非活性砂岩砂浆膨胀值等三个指标。从硅粉取代水泥后抑制砂岩ASR的能力,硅粉取代水泥后抑制砂岩ASR膨胀的程度以及硅粉取代水泥后抑制砂岩ASR膨胀的工程安全性等三个方面,对掺硅粉抑制砂岩ASR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表
碳化是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选用四种表面成膜型涂料和三种渗透结晶型涂料,主要研究了碳化深度与涂料品种、涂刷遍数、水灰比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合适的涂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混凝土碳化影响结构耐久性,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预测也是一项难题.本研究通过对现役混凝土结构进行碳化深度调查,与试验室试验数据进行关联,建立了服役时间和试验时间之间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可以计算混凝土碳化到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
本研究采用双层钢筋混凝土为试件,电流密度2mA/cm2,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为电介质溶液,研究了脱盐处理后混凝土中不同深度的脱盐效果,测定了脱盐操作断电一个月内试件钢筋的半电池电位、腐蚀电流和混凝土的电阻率,脱盐操作断电一个月后的试件钢筋的半电池电位、腐蚀电流,以判断脱盐操作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脱盐时间延长,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逐渐降低,距离脱盐操作面距离越近脱盐效果越好。电化
本文进行了普通混凝土(OPC)和高性能混凝土(HPC)的现场海洋暴露试验和试验室条件下的全浸泡试验,通过分层取样和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OPC和HPC在海洋大气区,潮汐区和水下区和试验室全浸泡条件下的总氯离子浓度和自由氯离子浓度.基于Fick第二扩散定律.研究了OPC与HPC在海洋环境下的氯离子扩散行为、氯离子结合能力和表面氯离子浓度以及氯离子扩散系数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在大
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水泥标准中矿渣和粉煤灰的最大限量,以及我国水泥标准中混合材料最大限量的制定依据,结合国内外掺加矿渣粉和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认为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P I型硅酸盐水泥中活性掺合料的最大限量宜为:粉煤灰40%;矿渣粉60%;两者混掺55%.且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30%;其他种类硅酸盐水泥中的混合材料含量应计入掺合料掺量中.单方用水量:单掺矿渣粉时不宜大于185kg.单掺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