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扩张,能源供应面临严峻挑战,能源的短缺及其引发的环境污染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中国能源发展及其环境影响突出表现为三大结构性矛盾。一是能源供需品种结构问题,即随着进入工业化中期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未来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在数量面临倍增的同时,对优质洁净能源的需求增长迅速,与之相对应的是优质能源供应不足和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能源战略的核心问题,又是迫不得已与世界潮流相悖的能源选择,这意味着我们将比其他工业化国家付出更大的代价。二是能源的地区性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给不足。毫无疑问,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地区,21世纪仍将起到带动作用,但是这些省份大多远离能源产地,无论是煤炭运输还是电力输送,皆因路途遥远而极不经济,因此能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三是结构性污染问题,即由燃料结构引起的煤烟型污染和主要由电力、建材、钢铁、化工行业所主导的结构性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的70%左右,以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的燃煤污染日益严重,进一步导致酸雨范围不断扩大,以及因二氧化碳排放的日益增长所产生的国际压力。如果能源结构没有战略性转变,上述结构性矛盾不会有很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