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以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为例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up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和中职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出发,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刻认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其他文献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2015年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元年",也是推动京津冀教育融合与创新的重要一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影响下,"协同发展"理念已经广泛渗透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共生共赢"成为三省市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在此背景下,教育系统的各个部门、学校纷纷掀起研究、探讨、实施教育协同发展的热潮.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教科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把我们教研中心前期专业设置的一些研究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大家都知道,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考察,特别对北京的发展提出了明确城市战略定位,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是与京津冀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经济发生了变化,势必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针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即将完成义务教育时,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全面参与社会所需要的关键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聚焦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关键领域的素养上.关注学生的素养PISA要回答的问题是:学生们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了吗?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他们能不能有效地分析、推理并交流自己的想法?他们是否找到了能够终生追求的兴趣?第1个问题通过每个学生做2小时测
"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它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是通过接受教育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如何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推动核心素养的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课题组发挥中小学全学段教学研究的优势,开展了部分学科的教学实验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进一
信息技术改变了世界,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紧张的生活工作节奏,导致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倾向碎片化、流动化.互联网的发展,经济上的宽裕,也使得获取书籍和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按照传统方式,安排大块时间到图书馆借书和伏案读书的人日渐减少,公共图书馆因此面临读者流失的挑战.移动互联网给公共图书馆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微信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广泛连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平台,图书馆如果能够持续在微信服
"全民阅读"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活动.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之中,为全国各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注入了强劲动力.从对国民阅读量的考察来看,2014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仅为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减少了0.21本.我国的人均阅读量总体呈下行趋势.与当下韩国的11本、美
由于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趋向功利性,人文精神缺失严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不高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事实.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现状,并从隐性课程构建的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对策:塑造开放自由的大学精神,建设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推进创新型授课模式,打造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网.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职业素养需要养成而不可能教成,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一个科学高效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模式,以适应加快发展的形势.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融体善本的设计思路、架梯分层的路径建设、研教思行的引导力强化、校企深联的鲜活度保障、多维滚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饱满度与
我要发表的论文题目是金日成综合大学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金日成综合大学是开启高等教育的鼻祖,是代表我们共和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学府.所以,正确地把握金日成综合大学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对认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篇被看作具有功能的语言.本文以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大学英语的某一语篇为分析语料,从词汇与语法两个维度对传统的情态资源及其体现的功能和语义进行重新解读.以期对语篇分析中情态资源人际意义的解读和诠释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