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胆管成像诊断肝门及肝门周围胆管恶性梗阻的价值

来源 :第八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肝门部胆管的复杂结构,引起肝门区恶性胆管梗阻的病变常常难以通过手术方式切除,而经皮或经内镜进行胆管引流减轻黄疸常成为优选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引流,依赖于胆管狭窄部位的精确定位,并明确其与肝管汇合部的关系,否则难以达到对大部分肝脏充分引流的目的。超声及螺旋CT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限,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及ERCP是评价胆管解剖最好的方法,但要对高度狭窄的胆管内注射对比剂或引流常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使用磁共振胆管成像对可疑胆管异常者进行评估。这种非损伤性技术能清楚显示胆管扩张、狭窄或阻塞以及其他异常解剖改变,并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有用的信息。本文目的在于评价磁共振胆管成像精确显示肝门及肝门周围胆管恶性梗阻及其范围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食管癌是常见的食道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钡餐造影和CT扫描是检查食管癌的主要影像手段。本文搜集88例食管癌经X线、CT检查,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melanoma,AMM)临床少见且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认为痔或息肉。其影像学表现国外文献报道较少,且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临床和病理上常被误认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鞘源性肿瘤。本文搜集了某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GIST作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0例行多层螺旋MSCT三维腹部血管重建的可疑腹部疾病的病例,拟对MSCT三维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门静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肠系膜阻塞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表现,死亡率高达60%。本文搜集12例确诊为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MRI影像资料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1996年才被WHO正式命名。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以往多诊断为慢性胰腺炎或黏液性囊腺瘤。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
包虫病是畜牧业地区的一种流行病。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囊性包虫病,此型多见;另一种是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囊性包虫病,此型少见(仅占1%~2%)。包虫囊肿常
肝外胆管癌是指起源于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上皮细胞癌肿,包括肝门部胆管癌及胆总管癌,是引起阻塞性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单就涉及胆总管癌的影像学诊断,文献报道并不多见,
据《Portable Design》2008年11/12期报道,Triquint半导体公司成功研制了为GPS全球定位卫星导航系统设计的高集成度射频模块,以小型封装模式将滤波器和LNA低噪声放大器功能集
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的癌,又称Klaskin瘤。肝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管肿瘤总数的58%~75%。虽然肿瘤较小,生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