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微机触发及其同步方式

来源 :2006年氯碱整流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aozhe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功率整流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及微处理器与集成电路的发展,全数字化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得到较大发展与广泛应用,微机实现的数字化触发电路也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整流装置。本文介绍了整流设备中微机触发系统同步方式,并探讨了其应用的同步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对β-葡萄糖苷酶促进纤维素降解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在酶解的预处理过程中对糖液进行分离并添加β-葡萄糖苷酶分解体系中的纤维二糖.通过对不同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考察了β-葡萄糖苷酶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和抑制机理。
本文以1-萘甲酸和4-哌啶甲酸乙酯为原料经胺化、成环、水解、胺化、脱水、关环、还原等反应合成了帕洛诺司琼,并对关键中间体3S-3-(R-1-苯基乙胺基)奎宁环和(S)-N-(3-奎宁环基)-5,6,7,8-四氢萘甲酰胺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了3-奎宁环酮与(R)-ɑ-苯乙胺为原料,在氧化铂存在下常压氢化一步法合成了(3S)-3-(R-1-苯基乙胺基)奎宁环,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便,总收率提高到7
本文对苯并噻唑酰脲类化合物的微波合成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生测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及杀虫活性很弱,但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化合物8j还具有较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在10ppm浓度下对黄瓜子叶生根的活性为120%.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及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本文用聚丙烯酸叔丁酯-b-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酸叔丁酯-b-聚4-乙烯基吡啶制备了pH值响应的复合胶束.该胶束在pH=2.5的酸性水溶液中形成以PtBA为核,PEG和P4VP为壳的稳定的球形结构.在pH值12时,壳层的P4VP链段变为疏水,塌缩在PtBA的核上,PEG链段继续保持溶解状态,起到稳定胶束的作用.塌缩的P4VP会在舒展的PEG链段周围形成通道,该通道使PtBA核可以和外界进行能量或物质交换
本文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SVR)方法用于漫反射近红外光谱的多元校正,研究了烟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与常规成分含量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烟草样品中常规成分含量的快速分析,与传统的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相比,LSSVR方法可得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本文对植物源农药博落回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确定其中4个生物碱,血根碱为主要成分,就血根碱单体与0.5%博落回总碱进行了室内抗菌活性试验比较,结果显示在50ppm浓度下,血根碱对花生褐斑病、番茄早疫病、小麦赤霉病、小麦根腐病、香蕉褐缘灰斑病具有100%的抑制率;对香蕉炭疽病、西瓜炭疽病、苹果腐烂病、苹果炭疽病抑制率分别达到90%、81.3%、83.9%、78.1%,明显优于0.5%博落回总碱,
无泡供氧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曝气工艺,与传统曝气相比,具有传氧效率高、无气泡产生等优点.将该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结合组成一种新型生物反应器--无泡曝气生物反应器.本实验将无泡供氧技术与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结合起来,组成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以处理含MTBE的有机废水为例,进行研究.实验选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测定了膜的泡点压力以及充氧效果,研究表明膜的泡点压力约为5kpa,当液压相应提高时,气压也可相应提高,本
本文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了配基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亲和性,进而理性设计出与 t-PA具有较高亲和性的四肽配基 N-Gln-Asp-Glu-Ser-C(QDES).合成并固定化此肽配基制得 t-PA亲和层析柱,并利用其成功地从猪心中分离提取了 t-PA,从而证明了氨基酸定位、片段连接和分子对接等计算机辅助的理性设计方法能方便、快捷、有效地获得与目标蛋白质具有较高亲和性的肽配基。
生物活性分子的化学模拟是揭示生物活性分子生物功能背后化学奥秘的一个十分有效研究方法.烟酰胺辅酶(NADH)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氧化还原辅酶之一,担负着转移负氢离子和电子的职能,在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烟酰胺辅酶(NADH)氧化还原反应特性和机理的研究是当今生物化学研究领域一个热点课题.本文根据烟酰胺辅酶(NADH)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了若干个具有多活性中心的烟酰胺辅酶新
在工业制冷中广泛使用的循环工质R13,由于具有较大的GWP值和ODP值,已经被淘汰.目前尚无良好的替代物.CO2和HFC混合可降低CO2的固化点温度,实现其在低温区的制冷.本文针对工质R13的替代研究,提出了一种非共沸混合工质55%R744(CO2)/ 45% R290作为复叠式制冷系统低温环路的制冷剂,并在复叠式制冷实验台上进行了不同蒸发器进口温度的实验及分析.通过将该工质在各工况下的实验结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