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髋臼骨折微创内固定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ix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髋关节周围骨折微创固定治疗中的应用及技术要领.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固定方法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67例.其中男30例,女37例;年龄15~64岁,平均32.7岁;车祸伤41例,重物压伤10例,高坠伤1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25例,骶骨骨折12例,髂骨翼骨折9例;耻骨联合分离6例,耻骨支骨折20例(有患者合并两种以上上述骨折类型),髋臼骨折10例.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拔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空心钉内固定.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7个月.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7个月.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对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瘤病1型(multiple endocrineneoplasia,MEN1)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例来自同一家系的MEN1患者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为先证者,其腹部CT增强显示胰腺颈部、尾部稍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颈部病灶见坏死囊变无强化灶.MRIT1WI示颈、尾部病灶均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颈部
OBJECTIVES: ToassessthepotentialofT3subclassification,extramuraldepthoftumorinvasion(EMD)andpercentageof mesorectaltumorinvasion(PMTI)ofT3tumorsonMRIasadditionalnoninvasive
目的 探讨颌面部外伤的多层螺旋 CT 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正常及56例异常颞骨行HRCT扫描,把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行三维重建,包括多方位重组技术(MPR)、最大及最小密度投影法(MIP、MinIP)、仿真内镜法(VE)、容积再现法(VR)、表面阴影成像法(SSD)。结果 各种三维重建技术都可以从不同方面对颞骨结构进行显示。
目的 本文探讨对比剂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本科6例外渗患者护理经验。结果 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严重者湿敷30分钟后用舒康博水凝胶敷料密闭性敷贴,效果明显,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大大减少外渗现象,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应用于对比剂外渗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
目的: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三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几乎所有的诊疗工作都有我们的身影,可谓是没有护理就不成为医疗。随着影像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影像学检查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检查手段和方法也越多,这些设备的问世都需要我们护理的参与,因此在影像学事业的发展中离不开护理,护理工作的优劣多精准影像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方法: 护理人员要适应影像检查的特殊性,配合好影像医师的各项工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腹壁切口疝诊疗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机,对2013.01~2016.01期间,来我院就诊61例(小切口疝8例,中切口疝24例,大切口疝23例,巨大切口疝6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行全腹平扫+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面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患者采用仰卧或侧卧位,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自动mAS,层厚5mm,对比剂碘海醇70ml,经肘前静脉团注,注
Objective:Through themethodsofseedcorrelationanalysis,toinvestigatethechangeofbrainmotorfunctionalconnectivity(FC)inpatientswith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withfunctionalm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普美显)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Gd-EOB-DTPA增强MRI15例FN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FNH在各序列[T1WI、T2WI、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延迟20min肝胆期]的影像表现.结果1、形态学表现:15个病例,共23个病灶,其中3例多发,病
目的:观察脊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雷公藤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42只,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伤后1周于损伤处分别注入培养液、单纯脊髓间充质干细胞或脊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雷公藤。于伤后1,2,4,6,8周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等运动功能检测。伤后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BrdU免疫组化染色,伤后8周取材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观察及体感诱发电位观
目的 探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与康复锻炼后直腿抬高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科在关节镜下行单侧、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连续病例284例,根据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筛选200例.首先根据患者术后第2天患侧肢体平卧状态下直腿抬高时间分为A、B、C三组.直腿抬高时间<10.0s的为A组(30例),直腿抬高时间10.1~20.0s的为B组(130例),直腿抬高时间>20.1s为C组(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