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巷并行电法探测工作面内大范围地质异常区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aob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作面双巷中分别布置电法测线,所有电极均布置在巷帮煤壁中部腰线位置,利用网络并行电法仪采集电法数据,将双巷测站采集电法数据进行拼接,联合进行二维电阻率层析成像,可得到工作面双巷间电阻率变化情况.根据地质异常体与正常煤体间的电性差异情况,分析地质异常体可能的电阻率表现形式,再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出工作面煤层内的地质异常区性质及分布范围.张集矿综采工作面探测实例表明,该方法较好地查明了工作面内薄煤区的展布范围,有力地指导了工作面安全生产,为工作面内地质异常区探测提供了新的探测手段.
其他文献
在充分收集和系统分析杨柳煤矿在各生产阶段所取得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杨柳煤矿太灰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基于此又对太灰富水性进行了分区,对今后矿井下组煤的安全开采、矿井水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的意义.
本文收集整理了区内矿井勘探、生产期间的大量矿井瓦斯地质资料,详细分析研究了区内瓦斯赋存地质特征及其瓦斯涌出量与煤层厚度、顶分层开采、开采深度、矿井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关系;探讨了区内煤与瓦斯突出特点,预测了主采煤层的突出危险区域,为煤矿瓦斯灾害的治理提供了地质资料.
淮南矿业集团结合保护层开采区域性瓦斯治理,利用采动裂隙“O”形圈理论及“卸压增透”、“卸压增流”的原理,采用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区瓦斯、采空区瓦斯.根据采矿“三带”高度设计钻井结构,针对水文地质条件及采动水平剪切应力大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剪切变形、防渗水堵塞技术,实现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松软、低渗透性煤层中稳定和连续抽采卸压瓦斯、采空区瓦斯,在类似地质条件的矿区具有很高的推广示范作用.
阳采矿区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为高瓦斯涌出,从而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威胁采掘人员的安全.面临高瓦斯问题,阳泉煤矿采用“一进两回”U+L形通风方式,外错布置一条专用排放瓦斯巷;“一进两回”U+I形通风方式,内错布置一条专用排放瓦斯巷.并将综放面初采期瓦斯治理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加大风量利用通风稀释排放功能治理初采期瓦斯;②增加风量,同时采用采空区埋管抽放治理初采期瓦斯;③减风降压配合采空区埋管和
在突出煤层顶(底)板岩巷施工过程中,运用多种地质方法和手段对施工巷道层位及上覆、下伏突出煤层层位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了巷道快速掘进的需要.
在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一般规律中,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最大,石门揭煤的防突工作是煤矿安全一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对于石门揭突出煤层,安全威胁更大.本文从利用地质前探孔、地质勘探孔以及巷道迎头实际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出煤层的产状,结合钻孔抽采的有效半径,科学合理设计出钻孔的参数,保证采取的防突措施更有效.
我国煤层气产业进程缓慢,排采工艺创新是关键.直井和单只水平井为一维排采,多分支水平井和U形井为二维排采,结合我国煤储层的特点,提出地面立体排采的方案.其实质是破坏天然煤储层系统,打破该系统的平衡状态.基本思路是通过高效连续地破坏煤储层系统,使其相对均质化,创建一个新的全方位有利于排采的煤储层系统,以促进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运移过程的持续高效进行.它集地质设计、钻井设计、钻井、完并和增产措施于一
流量测井是以分析井内流体在不同深度上流量的变化为基础,从而了解流体流动状态下的一种测井方法.通过流量测井能准确划分含水层深度、厚度,定量解释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了解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流量测井方式分电磁式、激光式和涡轮式.本文以某矿区水文孔抽水试验为例,介绍了电磁式连续流量测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
瞬变电磁法在低阻覆盖层地区施工时会受到低阻层的屏蔽影响.虽然观测数据如感应电动势有较大的量值,但实际上探测深度却大大减小了.当有上覆低阻层存在时,要探测同样的深度,需要较长的观测时间.这是因为大地是导电色散媒质,电磁波在高阻地层中传播快,在低阻地层中传播慢,而且在低阻层中有较多的能量损耗.本文采用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和Gabor展开分别将典型的二层地电模型(D、G型)与三层地电模型(
受煤层开采影响,两淮地区立井井筒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恒源煤电副井井壁在125~130m段即出现严重的变形与破坏现象.为保证并筒正常使用,通过破壁注浆方式对井筒进行加固处理.现场利用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对注浆段进行深度破坏范围探查,通过弹性波波速、振幅、频率等属性参数进一步确定异常范围,根据测试所圈定的异常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并通过二次测试进一步评价其注浆效果.结果表明,弹性波检测成果显著,所圈定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