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吐温-80应具备的物化性能研究

来源 :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waiww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制备工艺分析吐温-80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结构式,故指标较难测定。吐温-80的功能性、安全性与其物化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如在中药注射剂中能更广泛的应用,必须提高吐温-80的质最,并严格控制吐温-80的物化指标。加入的吐温-80达到一定浓度时,转入溶液中并以几个或多个分子聚合在一起,形成分子聚合体即胶束,便可起到增溶作用。通过分析各国药典吐温-80的质量标准,建议我国药典应提高吐温-80的质量标准,才能满足注射用吐温-80的要求。
其他文献
目的:以喷雾干燥法制备金莲花吸入粉雾剂,并进行制剂学的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备金莲花粉雾剂的工艺及处方:在最优工艺处方的基础上加入碳酸铵为致孔剂,制备多孔微粒。结果:喷雾干燥法制备的普通微粒的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21.07±1.74)%,排空率(75.31±21.05)%;多孔微粒的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22.31±3.00)%,排空率(96.59±2.69)%。普通微粒的溶解
目的:探讨昆布多糖诱导入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凋亡中凋亡相关的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8、7、3(Caspase8、3、7)活性的变化。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昆布多糖处理LoVo细胞,Caspase8、3、7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8、3、7活性。结果:在24 h作用时间下,随着昆布多糖浓度的增高(400,800,1600μg/ml,Caspase8、3、7的活性逐渐升高并存在剂量依赖性
目的:筛选制备甘草黄酮-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以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解度及溶出度。结果:甘草黄酮-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甘草黄酮:HP-β-CD(g:g)为1:6,包合时间为4 h,温度为800℃。结论:甘草黄酮通过HP-β-CD包合后溶解度增加,体外溶出度增加。
目的:优选骨伤凝胶膏剂的促渗剂,并研究其透皮吸收行为和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改良Franzs扩散池法,生理盐水为接受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柚皮苷24 h累积透过量和增渗倍数为指标,优选骨伤凝胶膏剂的促渗剂并测定其释放度和透皮吸收情况。结果:选用氮酮和丙二醇为促渗剂时,透皮吸收较好,最后确定氮酮和丙二醇的比例为为(1:1),用量为5%:柚皮苷24 h累积释放率为83.48%,累积透皮吸收率为4
目的:建立通过GC-FID法测定冰片、薄荷脑包合物中薄荷脑的含量。方法:采用DB-WAX(30 mm×0.25 mm×0.25μm)色谱柱,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相,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2.0 ml/min N2为载气,分流比10:1,进样口温度为180℃,FID检测器温度为250℃。初始温度为80~80℃。结果:薄荷脑在22.4~201.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目的:建立护肝片中四种木脂素类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护肝片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采用新方法比较不同厂家产品质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反相HPLC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摸索HPLC流动相条件,并以确立的HPLC色谱条件测定各厂家护肝片中四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流动相为乙腈(A)-水(B)系统,梯度洗脱条件为:0~5min 30-45%(A),5~15 min 45-50%(A),15~
目的:考察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释放特性及其初步稳定性。方法:建立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中总黄酮的LIV-Vis测定方法,动态透析法检测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方法学考察表明,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等均符合要求;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在磷酸盐缓冲液(pH 7.4)溶液中的释放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本文建立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中总黄酮的UV-Vis测定方法
目的:制备沙棘油微囊并初步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采用相分离法制备沙棘油微囊,观察其外形、微囊的粒径分布,测定其载油量及汕转移率,并考察微囊热稳定性。结果:所得微囊产品呈黄色略带白粉末,干燥且流动性良好,微囊粒径均值137.24 μm,分布较均匀,载油量可达(44.7±0.8)%(n=10),油转移率可达(89.6±1.9)%(n=10);在试验所设计的较高温度条件下,沙棘油微囊热稳定性变化不大。
目的:探讨基质对祛膜止血乳膏中斑蝥素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寻找适宜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多种破乳方法,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DB/1701(30 m×0.32 mm×0.25μm)毛细管柱,柱温160~2300℃,榆测器温度250℃。结果:斑蝥素在7.56~60.48 ug/ml之问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8.35%,RSD为5.12%。结论:以甲醇超声破乳处理样品
自Schulman等首次报道微乳液以来,微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微乳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药物传递方面,可以作为口服多肽类药物、中药单体、化学单体、中药复方等成分的给药载体。本文阐述了微乳的特性、形成机理、分类、应用,及其在中药复方载体中具有的良好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