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为加快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农民自身的发展需求。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研究有利于农村体育的开展和建设,有利于完善政府供给模式和供给激励建设,促进奉献型政府的建设。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研究可以提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对农村体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进而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此外还查阅了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相关的政策法规为该文章的研究提供保障。研究结果:1)农村居民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及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1.1)农村居民对体育功能的认识1.2)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2)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调查及分析2.1)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总体供给情况2.2)农村居民对公共体育场地器材使用和管理情况2.3)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供给的评价2.4)农村体育协会及社团开展情况2.5)农村体育健康指导员情况2.6)农村体育活动经费来源情况。研究结论:1)非实物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滞后我国农村地区的非实物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还处于滞后状态,这种滞后状态已经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及全民健身的施行造成严重的影响。2)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两极化"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受本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两极化导致体育公共服务的两极化。在人们都追求健康的背景下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富裕地区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较高,投资也很强;但是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上明显受到经济制约,造成在较为供给薄弱和失衡的现象。3)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管理效能缺失一是缺乏合理的管理和维护,绝大多数体育场地有限使用期限五年左右,没有充分发挥体育场地的价值。二是一些地区的基层政府选择在村委会附近建设体育场地,供私人使用,基本上不面向村民开放。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管理效能缺失,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会严重影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制约健康中国的发展。4)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评价较低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差距较大,导致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但是政府的统一供给又是相同的,没有表现出差异性、多样性,这也是影响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建议:1)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非实物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上要重点加强非实物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在此方面的供给,要明显的有所增长;同时需要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和彩票公益事业的资金向农村非实物体育公共服务上倾斜,为农村非实物体育的公共服务提供更多的财力和物力资源。2)因地制宜调节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注意周边村庄的交流,在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时要建在农村居民居住密集,方便的地方;提高健身资源共享,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要关注农村体育文化软环境的建设,根据不同层次的农民需求提供不同的体育公共服务。3)增加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金来源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上,不能单纯依靠政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增加资金投入渠道,建设多角度筹资途径。在农村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不仅要依靠政府部门的供给,还要由民营企业等非政府组织资助,实现间接供给,使用民间资本或者是社会资金的加入。4)优化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需满意度评价第一、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各个程序及产生的影响作为评定指标(如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供给主要过程、供给效果等);第二、建立体育服务无能政府官员问责制,针对这种情况应追究相应的责任,在相关人员的任命上做到有能力的上,没有能力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