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高速公路噪声预测

来源 :第十八届中国遥感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速公路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车辆产生的噪音也对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地区居民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息带来严重干扰,故在新建一条道路之前,需要预测道路运营期间产生的交通噪声,以便对其选线及采取减噪措施等提供依据.传统的针对具体地点的噪声预测方法不仅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不能进行可视化.将GIS运用于交通噪声的预测,可统一不同数据的坐标信息,而且不仅解决了传统的手工化数据处理,还可以得到道路两侧任意一点的噪声预测值,进而使用GIS的空间分析及可视化功能对噪声数据进行处理,可极大的方便决策者进行决策.本论文选取处于施工期的闻喜至合阳公路中的一段进行预测.根据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在对各个模型进行分析比较之后,本文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噪声预测模式,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参数主要有车流量修正、距离衰减修正、有限长声源修正、公路纵坡修正、空气吸收修正、地面吸收修正等.最后对各格网点均具有噪声值的栅格图进行重分类,对不同范围的噪声值赋予不同的等级,将村庄房屋图层叠加到有噪声值的图层上进行显示,生成专题图进行输出.使用GIS进行道路交通噪声预测,决策者借助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功能,可以清晰直接的看到噪声超标区内村庄的分布情况,方便对其对道路选线进行优化,采取安装声屏障及村庄拆迁等措施.
其他文献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 1958-2001年的ERA40再分析数据和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的6个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对北半球温带气旋活动频率、气旋数目、中心气压值、生命期、移动距离、以及加深速率的模拟能力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6个模式基本都能反映气旋生命期,加深速率和移动距离的频率分布,并且模拟出
会议
辨别人类活动和气候自然变率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对理解和科学评估区域气候变化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区域模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地形识别能力较全球模式强,对气候态以及气候变化趋势的模拟也表现出较好的模拟能力,分析区域模式"人类活动和自然强迫"因子共同强迫下的历史试验(RCM-his)和"自然强迫"下气候归因试验(RCM-nat)的差别,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机制和时空演变规律的认识,可以甄别出人类活
会议
Using homogenized daily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during 1961-2012,changes in duration-based structure of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west China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reve
IPCC报告认为:不断变化的气候可导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在频率、强度、空间范围、持续时间和发生时间上的变化,并能够导致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发生.近年来,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在全球大多数地区越来越频繁地发生,造成各种灾害,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的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发起了耦合模式比较计
会议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分析了2013年盛夏长江中游持续性高温天气和2014年盛夏长江中游有可能发生的持续性高温天气。研究发现,南海上空异常的强对流活动激发的遥相关波列引起的异常下沉运动可能是造成长江中游盛夏持续性高温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影响南海上空异常对流活动增强的原因,发现与东经70度附近由于马斯克林冷高压加强导致的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增强存在密切的联系。分析南半球异常海洋强迫场的
利用去趋势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国家气候中心MODES集合预报系统三个气候模式结果(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东京气候中心(TCC)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结果表明,三个模式对四个东亚大气环流指数模拟偏差较大的年份绝大部分都与ENSO发展衰减年有关。从均方根误差来看,三个模式模拟的EASMI,WPSHI,SAHII与观测值最接近是BCC模式,而WJII则是TCC模
卫星遥感是一项应用广泛、社会效益巨大的尖端技术.本文将以资源02C卫星和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业务化处理为例,阐述自动化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及流程,最后针对条带影像对地定位、高分辨率融合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等高级产品进行精度评价.
由于水体和山体阴影的光谱特征相似,传统方法难以准确提取山区的河流信息.基于地形信息进行水体识别和提取的方法相继提出并得到了应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3S技术,以多山区四川省汶川县为例,探讨了CBERS-02B影像数据在DEM和坡度数据支持下,实现了通过RDAS建模技术对山区中的河流进行快速的自动提取研究.本方法提取的河流信息剔除了大部分混杂在河流周围的山体阴影,更接近河流的真实情况.与
岩溶峰丛区是广西最主要的岩溶地貌类型,对广西区域生态环境起着控制器的作用.对其生态环境开展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五个时相的EOS/MODIS数据为遥感信息源,在定域定量环境遥感必要性论证基础上,对广西都安、德保、柳江、南丹、靖西和凤山6个岩溶峰丛区开展了定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FC反演,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纵向差异分析和横向反演差异分析.研究表明,凡是计算涉及到运用统计特征—
公路选线过程中需要对走廊带内的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全面调查,以避开一些敏感地块,为合理选线提供依据.遥感成为其重要的技术手段而受到重视,但目前遥感土地覆盖分类精度较低,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将光谱与空间特征相结合的分类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SVM遥感影像分类算法是新型的非参数分类算法,其在分类精度、泛化性、高维数据处理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在SVM分类中大多采用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应用相对较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