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的开发与烧结工艺研究

来源 :第13届中国光伏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jia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阐述了陶瓷辊道式太阳电池烘干烧结炉的设计原理及优势,用高纯无污染的陶瓷辊道替代传统的金属网带传输电池片,其中辊道原位转动、炉体长度为6米、无水冷、功率为15KW;电池片在传输过程中没有网带炉那样的遮光效应、不会产生网带纹;陶瓷辊道运行平稳且速度快,产能大,单列辊式炉可达到3000片/小时.从不同厂家网带炉的烘干段交叉取片,在辊式炉上采用7m/min、8m/min、9m/min、1Om/min等各种运行速度下进行了烧结实验,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在17.07%-17.67%之间,最高的达到了18.15%;陶瓷辊道式烧结炉有较宽的工艺窗口和工艺适应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将特定比例的纳米金刚石浆料丝网印刷在不锈钢衬底上,制备出大面积纳米金刚石场发射薄膜,实验探索了不锈钢衬底上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热烧结和退火后处理工艺。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纳米金刚石膜的表面形貌在烧结前后的变化,经热烧结工艺和退火后处理纳米金刚石的棱角露出薄膜表面成为天然的发射尖端。测试结果表明热烧结和退火后处理等使不锈钢衬底和金刚石之间粘接形成一个良好欧姆接触,电子极易由不锈钢衬底通过隧
脉冲MPM是下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精确制导系统和舰载一体化等的关键大功率器件。脉冲行波管作为脉冲MPM的核心关键部件,其实现的难点和重点是小型化和高效率设计。本文叙述了脉冲MPM的行波管的设计和进展情况。
分析了三电平变换器中点电位不平衡的原因,详细地讨论了空间矢量控制方法中不同矢量对中点电位的影响;提出基于控制因子的模糊控制器,用模糊控制策略自适应地改变控制因子的大小,实现三电平二极管箝位型PWM变换器直流侧两电容电压的平衡。这种方法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开销,用软件就能实现。最后文中在实验样机上实验,三相三电平电压型PWM整流器实现了高功率因数,结果验证了该平衡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低成本FPGA上实现高精度DPWM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了FPGA中的锁相环PLL(PhaSe Locked Loop)的倍频相移功能,以及高频计数和比较模块。本文论述了各个模块的原理与实现方法,并采用Altera公司出品的低成本FPGA-Cyclone-Ⅱ,成功实现了开关频率为1MH2条件下的9位DPWM分辨率,其最小可调精度达到2ns。最后通过仿真及实验进行了验证。
接线盒在光伏组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评价接线盒对组件功率的影响,选取不同型号接线盒连接在同一组件上进行功率测试,比较测试后组件功率的差异,并测试各个接线盒两个引出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
针对光伏电站上实际可能存在的现象,不同厂家的接线盒连接器之间配对,本文研究了不同连接器之间配对后的热性能、机械性能、电性能、以及环境测试前后的外观、接触电阻变化;希望对光伏电站需要配对不同接线盒连接器的情况提供参考.
PVB是光伏组件的可选封装材料之一,本文研究了三种进口PVB封装材料在湿热和烘烤的条件下的蠕变性能.并从力学性能、熔体流动性、热收缩率、增塑剂、玻璃化转变温度等方面,分析影响胶膜蠕变性的原因.测试结果显示,湿热和烘烤试验中,三种PVB胶膜都出现蠕变行为,但蠕变程度显著不同.对可能影响蠕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熔融指数较高、热收缩率较大、增塑剂含量多、PVB分子量小的胶膜,更容易发生蠕变现象.
针对引起光伏组件电势诱导衰减(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PID)现象的封装胶膜和玻璃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使用乙烯醋酸乙烯酯(EVA)胶膜封装组件不能得到具有良好抗PID性能的组件,而使用聚烯烃材料的胶膜封装组件具有较好的抗PID性能.此外试验表明玻璃中钠等金属离子是导致PID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封装材料选择性搭配改进,可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的抗P
较为系统地分析镀膜玻璃与高透EVA封装材料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在功率增益和可靠性方面的影响.结合封装材料、晶体硅电池等光学匹配设计,以及试验测试数据分析,制备出具有较佳的封装材料光学匹配的晶体硅组件,进一步提升了组件功率.
晶体硅太阳电池封装成组件后,其实际功率通常会小于理论功率,一般称之为封装损失.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电池片经过封装后的光学增益与电学损失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验研究了电池片分档方式、不同规格焊带、组件封装材料与电池片之间的匹配等对组件功率的影响,通过优化组件封装材料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组件封装损失,提高了组件的输出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