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 :第二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h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1月修订的亚太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提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不仅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肝病(20%~30%),亦已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肝病(10%~45%)。过去的15年间亚太地区NAFLD的患病率增长迅速且预计将来仍会进一步增加." 然而除减肥、体育锻炼、改善生活方式外,现代医学尚不能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中医药学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尤其是对治疗策略进行深入地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中医药化痰方、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病机反证研究,二陈汤和桃红四物汤的实验研究。
其他文献
逆流挽舟法(简称逆挽法)是明清时期喻嘉言所创,他用败毒散治疗痢疾而获效。痢疾本应清里通腑,使邪气顺流而下,他反而益气解表,扶正气,逆流而上,其痢自止。 在此逆挽法的启迪之下
根据对慢性重症淤胆20余年的探索研究,确认其病因病机为瘀热胶结,主证为血瘀血热,经过辩证诊治,中成药及新药临床验证治疗2001余例,退黄显效率保存在90%左右,慢重肝是在慢性肝炎(含
目的:探讨"和"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及其在肝病临床辨治中的应用。 方法:本文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养生学及临床辨治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和"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其中包括阴阳以平为期
会议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病,WHO统计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我国是高感染地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其中约1/4的病人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会议
急慢性肝病必然出现肝损伤,正常肝再生是肝损伤修复的必然机制,而肝再生失常与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中医药调控肝再生有现实和潜在优势,提高其临床疗效
项目介绍车辆轮胎突然被扎,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汽车、摩托车等轮胎被扎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有些人一年的补胎费达数十元至上百元,且不说补一个轮胎在1~1,5元(自行
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前景看好。当前,应通过学科交叉联合,加强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发挥中医整体观治疗优势。现阶段研究应着重于:1)加强临床疗效的证据质量,注意入选病
会议
目的:研究养肝育阴合剂对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临床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 方法:大鼠灌胃养肝育阴合剂生药连续七周,同时对照组用朝阳丸试验;临床治疗组60例用
会议
中医药治疗重症肝病受到多种原因限制,现代中医专家很难系统观察病人参与治疗.中医有关重型肝炎的证治记载较少,《内经》有"急黄"病名,少证治内容,张仲景认为"黄疸之病,当以十
会议
目的:观察几种主要苦参碱型生物碱(槐定碱,苦参素,苦参碱,槐果碱,槐胺碱)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和Pre-S1的影响,探讨其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方法:采用HepG2.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