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大九湖地区61kaBP以来植被与气候变化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8308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大九湖盆地DJH-2孔上部840cm连续沉积钻孔岩芯10个孢粉浓缩物样品的AMS14C年龄测定和195块孢粉样品的鉴定分析,辅之以地球化学指标的沉积环境分析,揭示了神农架地区61kaBP以来植被和气候的演变特征.末次冰期早冰阶晚期,61-58.6kaBP之间,大无湖盆地发育森林-草地植被.MIS3阶段,大九湖地区延续森林-草地景观,在50.9-41.0kaBP之间,盆地内湿度有所降低,草地植被扩张.MIS2阶段,盆地内为暗针叶林景观,耐寒属种云/冷杉属花粉显著增加.从冰消期开始,温带落叶阔叶和亚热带常绿木本逐渐增加.在约11.7kaBP经历YD冷事件后,草本植物先于木本植物复苏;随着暖湿气候发展,盆地植被演化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从约4kaBP以来,温带落叶阔叶树开始增加,气候趋于凉干.通过对沉积环境及植被演化特征分析,泥炭主要是因为盆地降水减少,而导致地下水位降低而形成;对比区域高分辨率石笋记录及冰芯记录,表明东亚夏季风演化过程反映低纬水气循环变化特征,冰量变化不构成东亚夏季风的主控因子.
其他文献
距今约400 ka的中更新世间冰期(MIS11)经历了与全新世(MIS1)近乎同步的太阳辐射变化,在能获得古气候记录的时段中,最为适合与全新世进行对比研究.本文以湖北永兴洞石笋为研究对象,依据顶部和底部的铀系年龄,以及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410-395ka BP的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依据初步重建MIS11记录来看,东亚洲季风在MIS11时期与太阳辐射变化相关,可以将MIS11作为MIS1的历史相似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河流及海洋中,而重金属元素由于其毒性、持久性以及生物累计性,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平均每年向东海输送大量的泥沙及河水。近年来,随着长江下游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质(重金属元素,有机物等)被排放到河流及河口地区。而椒江作为典型的入海小河流,强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开展长江下游以及椒江河口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沉积
会议
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的纳木错是典型的高原深水大湖,湖面海拔4730m,湖泊面积现已超过2000km2,湖中深水区最大水深约达100m,是青藏高原上目前已知为数不多的高海拔深水大湖。纳木错地区主要受印度季风和西风系统的共同影响,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湖泊特性、便利的可达性等条件都已经使其成为青藏高原古环境研究、季风西风相互作用、高原大气、湖泊现代水文学、流域生态系统等研究的重要场所。近十余年来,随着中国科
印度夏季风是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主要来源,其在区域环境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地,印度夏季风突变引起的降水的变化往往会导致洪水、干旱等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到数以亿计的人口的生存状况.末次冰期印度夏季风的突变除了在石笋中存在良好的记录之外,鲜有其他陆地记录,本文提供了一条来自云南星云湖沉积物的陆地记录.基于7个陆生植物残体的AMS14C年代建立了沉积物岩芯段4.9-9.7
分析黄河口-莱州湾这一典型河口海岸海陆交互作用区域的有机质来源、活动性、归宿以及控制其分布的因素,对于了解河口海岸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黄河口和莱州湾沉积有机质的分布及来源研究仍存在采样区域局限、采样点少、方法不够综合等诸多不足.本文在对莱州湾进行高密度采样的基础上,测定了莱州湾23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有机碳同位素值(δ13Corg),对
内蒙古盐海子湖位于干旱-半干旱的边缘区,同时受到西风和季风气候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盐海子湖湖泊沉积物的长链烯酮和正构烷烃等生物标志物记录重建了晚更新世以来的湖平面变化,揭示了末次冰消期以来盐海子湖湖平面即有效湿度演变的四个阶段:(1)末次冰消期初期(~18000 cal.a B.P.-16000cal.aB.P.)是湖泊扩展期,值从0.1升高至0.2,长链烯酮含量增加了4个数量级,正构烷烃以短链
湖泊总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主要部分。然而,由于陆地湖泊碳源的多元化,湖泊总有机碳包括了复杂的碳库信息,并且影响湖泊总有机质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在环境变化研究的应用。因此,有必要详细的研究湖泊不同来源有机质和碳同位素组成,进而为理解湖泊碳循环和地球化学过程的环境意义。
泥炭沉积具有沉积环境稳定、分辨率高、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等特征,是记录古环境变化的优质载体。泥炭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分布特征能够指示生物输入源的变化,从而恢复古环境,识别沉积记录中的环境演变事件。本文研究区位于东亚季风带,对取自湖南大围山高山沼泽的总长为180cm的钻孔沉积物进行正构烷烃含量变化特征的研究,并结合AMS-14C测年数据,重建该地区过去3万年以来的古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表明,该钻孔沉积序列
会议
Increasing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has impacted the nitrogen cycles of forest.To assess this influence,we measured the N concentrations and N isotope ratios (δ15N) of tree-rings from 4 pines g
会议
对冬季太阳风天尺度上的降速事件与北极涛动等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指数的时序重叠分析,并结合1964年以来48个冬季太阳风平均速度与北极涛动指数等的相关分析表明:1)短时太阳风10%以上降速,导致亚极光带内的辐射带高能电子沉降通量显著下降,于此同时北极涛动迅速响应,这预示着确实存在着从太阳风到大气环流迅速的物理联系链,现有的理论中仅"空间粒子-大气电-云微物理"联系机制在时间尺度上能与之较好地与之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