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象调整的双发射荧光温度探针

来源 :2019(第十六届)中国化学会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发射荧光温度探针由于具有自校准这一特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构建宽的温度范围,高的灵敏度,光化学稳定性好以及颜色变化明显的新型荧光温度探针仍然面临诸多挑战[1]。在本工作中,我们构建了一例供体(D)-连接臂(π)-受体(A)分子体系PBI-NA,该体系可以实现荧光强度和寿命双信号模式的比率型荧光温度探测,温度区间为-60 ℃到80 ℃,荧光颜色由浅蓝色到橙红色变化,并且溶液稳定性较好。该体系有望为新型荧光温度探针的构建提供新策略。
其他文献
邻碳硼烷独特的立体笼状分子构型使其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同时多位点可进行修饰在光电材料、催化、能源、医药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质[1]。我们将芴、咔唑、二苯并呋喃和二苯并噻吩通过Kumada偶联反应引入到碳硼烷中[2],通过光谱测试和X-ray单晶衍射研究杂原子的种类、距离效应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化合物AIE性能的影响。
相比于可见光及近红外一区荧光,近红外二区荧光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且组织穿透深。在此我们构建了一种可激活性的近红外二区纳米探针用于可视化富含硫化氢的癌细胞特异性成像及结肠肿瘤准确定位。该纳米材料包含可激活的二区探针和不可激活的一区探针,特异性响应硫化氢后产生比率式荧光。
树枝形聚合物是一种外围、核心或支化节点处可修饰大量官能团的大分子,在人工光捕获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本工作从芳醚树枝形聚合物出发,设计合成了核心修饰单线态能量收集体、外围修饰三重态受体9,10-二苯基蒽(DPA)的光捕获聚合物,搭配光敏剂八乙基卟啉铂(PtOEP)构筑了具有能量梯度的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TTA-UC)体系。
通过自组装利用单一发色团实现分子聚集态的多色发光对有机荧光材料在有机光电,生物成像和荧光探针等领域的应用有重大意义。我们报道了含有四苯乙烯的二羰基氟硼染料分子1,实现了520 nm-620 nm波段的四种荧光发光(绿光、黄光、橘光和红光)及五种高亮度聚集态的相互转换。
薄膜基荧光传感器因其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易器件化等优点在环境监测、反恐安保等领域获得了重要应用。本工作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含五蝶烯的苝二酰亚胺分子体系,得到的分子体系电荷分离态可调控、聚集诱导荧光猝灭被有效消除。
为了防止过度紫外辐射对植物体的损害,叶面上分布着一层防晒分子,能够有效地吸收紫外线并将其快速地转化为热能,如拟南芥等十字花科植物中的芥子酸酯。通过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和多种量子化学计算,我们发现,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反式芥子酸酯,在紫外区有较大的消光系数,能够有效地吸收紫外光并被激发态到V(ππ*)电子激发态,该态沿着碳碳双键扭转这一反应坐标,到达激发态和基态的锥形交叉区域,发生非绝热跃迁回到基态,并生
二羰基氟硼类化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有机荧光材料,通常在溶液中和固体状态下都具有较强的发光,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基于三苯胺的二羰基氟硼化合物,该化合物表现出明显的力致变色性质和基于形貌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性质。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发展迅猛,但仍有巨大开发空间,而设计新的空穴传输材料(HTMs)是有效提升其光电转换效率(PCEs)的重要途径之一.[1,2]我们基于一种实验合成的具有高效表现的HTM(FDT)理论设计了三种新的HTMs(如Fig.1所示),并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Marcus电荷迁移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方面的应用潜力.
具有N,C-螯合骨架的四配位有机硼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光异构化现象和明显的颜色变化而成为一类新型光响应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我们利用CASPT2//CASSCF 和TD-DFT 的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一种光响应有机硼化合物B(ppy)Mes2 在S0、S1 和T1 态势能面上关键点的结构和性质,探讨了其异构化为Borirane 的反应机理(见Fig.1).
硼氮杂环化合物具备丰富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在有机合成和光电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1]有趣的是,如Fig.1所示,实验发现硼原子上连接两个苯基的化合物BPAA在光照条件下不能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Borirane,[2]但其类似物BIAA却具有光化学反应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