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供肾摘取后留存肾代偿性改变的临床研究

来源 :2013中国肾脏移植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tlu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者在供肾摘取后留存肾的形态、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等方面的代偿性改变,评价留存肾的状态和活体供肾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择自2007年11月以来入组的136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监测留存肾在术前、术后1月和术后1年的肾脏各径长度、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各相关指标进行,作自身前后的对照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应用全螺纹埋头加压螺钉(Acumed)经皮固定治疗第5跖骨Jon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全螺纹埋头加压螺钉进行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手术治疗41例第5跖骨Jones骨折的患者.男36例,女5例,年龄21~57岁,平均41.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2d,平均3.5 d.术中采用可视化标记方法定位入钉点和钉道方向,克氏针定位后经皮拧入全螺纹埋头加压螺钉.
会议
目的:探讨不同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的术式间的区别,并对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组近年开始使用完全后腹腔镜行活体供肾切取术,手术使用四个穿刺点,分别位于腋中线平髂嵴上一横指、腋后线平12肋尖、腋前线平肋缘下及腋前线平髂嵴上方.充气压力维持在12mmHg.完全游离肾脏并离断输尿管后,切开腋前线两处穿刺点之间约6-7cm皮肤及肌层.切断肾动脉及肾静脉后,全层切开腋前线两处穿刺点后取出供肾.
会议
目的:国内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中,老龄供者也占有很大比例.由于脏器的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采用老龄供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有待探讨.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施行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84例,其中年龄>55岁的老龄供者47例,本文通过对这些供者及相应受者手术前后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老龄供者供肾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84例行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轻度减低供肾移植近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使用GFR轻度减低的肾脏作为供肾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完成的12例GFR轻度减低供肾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1例肝、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尿毒症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存活的随访结果和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1月对一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尿毒症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了肝、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采用原位背驮式方法进行肝移植,移植胰的外分泌采用空肠内引流,移植肾脏置于左髂窝。
目的:肾移植是慢性肾衰的有效治疗手段,供器官的严重匮乏导致了对活体供肾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活体供肾者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包括供肾后出现蛋白尿、高血压、以及慢性肾衰的风险等。因此,对供体进行长期随访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方法:我们前瞻性研究了华西医院过去7年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随访数据。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150例患者,其中有148例患者留置颈内静脉导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
目的:肾移植术后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肾移植术后病人主要死因之一。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对病情的转归、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人/肾的存活率都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1)对早期肾移植术后肺炎患者加强重视度。将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列为急诊与急救范畴并入住ICU层流病房,避免治疗时机的延误。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150例患者,其中有148例患者留置颈内静脉导管,对颈内静脉导管的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研究双源64层CT血管成像技术对活体肾移植术前供肾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双源64层CT检查236例供肾者,其中男105例,女131例,年龄段35~67岁,检查前肝肾功能、尿常规正常,应用彩超排除肾脏疾病(大的肾囊肿、结石、占位性病变等),既往无肾炎病史,无碘过敏史,检查时签署《CT增强检查知情同意告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