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VM法的小麦条锈病潜育期冠层高光谱识别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为害严重的麦类病害.为了对其有效地监测,本研究利用支持向量机法(SVM)结合小麦条锈病潜育期冠层高光谱信息,针对不同浓度条锈菌胁迫小麦叶片,建立了不同光谱特征下的小麦条锈病潜育期识别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325~1 075nm全波段范围内,利用原始光谱及其一阶导数、二阶导数,伪吸收系数[log10(1/R)]及其一阶导数、二阶导数6种光谱特征在不同建模比下所建模型的识别效果均较好,其所有模型测试集的平均准确率可达98.05%;其最优模型是以原始光谱一阶导数为光谱特征所建模型,其训练集、测试集准确率均可达100%.在分波段范围所建模型中,识别效果较好的波段集中在325~474nm和925~1 075nm,其训练集平均准确率均可达100%,测试集平均准确率均可高于95%,其最优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准确率均可达100%.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VM法结合麦叶冠层高光谱数据定性识别潜育期小麦条锈病是可行的,不仅大大提高了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也为小麦条锈病早期的冠层高光谱识别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黄瓜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Foc)侵染引起,在我国各黄瓜种植区普遍发生,是制约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大量研究表明,Foc
会议
  为了研究青稞根腐病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关系。以甘肃青稞主产区甘南州临潭县为研究区,对其青稞根腐病的发病率进行调查,并采集样品,对比研究青稞健康植株和
会议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级联途径是一类在植物生长发育、应对生物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信号传导系统.MAPK级联途径由MA
会议
  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玉米品种抗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分别研究了玉米接种苗龄、接种强度及接种时间3个因素对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接种苗龄在芽鞘期、2叶1心
会议
  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毁灭性真菌病害.快速及时诊断与定量检测潜伏状态下的玉米多堆柄锈菌,对玉米南方锈病流
会议
  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ina)引起的玉米灰斑病于2011年首次被笔者发现在我国云南等地区发生,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此后,笔者一直密切关注该病菌在我国的流行扩散趋势.20
会议
  玉米(Zea maysL.)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的育种基地历来是玉米种质保障的生产繁育及科研重地,其病害问题一直都是玉米稳产、高产的限
会议
  2015-2016年度云南省小麦抗性鉴定中,43个供鉴品种均出现叶斑枯病害症状.鉴定时间:2015.12.08-2016.05.02.鉴定地点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源镇南营村.43个供鉴品种田间病害自然
会议
  本研究于2015年小麦扬花期、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采用近地高光谱仪对小麦白粉病单独发生区、小麦条锈病单独发生区和小麦白粉病条锈病混合发生区的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研究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影响到玉米的产量.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及气候环境的影响,茎腐病在我国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