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编辑部,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u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知识溢出的视角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制。我们构建了一个区域水平上的知识生产函数,将马歇尔-阿罗-罗默式产业内知识溢出与Jacobs式产业间知识溢出效应纳入创新生产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各地区行业Hoover系数区位商加权平均与泰尔指数分别衡量两种类型的知识溢出水平,利用我国1999~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做了小样本下的差分与系统GMM稳健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内知识溢出水平对区域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间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弱。
其他文献
实行助学贷款是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银行有钱贷不出”和“学生没钱贷不到”的尴尬局面,这引起了人们对这项政策的再思考。本文通过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的分析和对银行和学生二者之间预期效用的比较分析,以及对银行和学生行为选择的分析,认为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机制和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建议从制度约束和道德约束两方面思考,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
风险管理是银行信贷管理的核心。从调查的案例分析,诚信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是目前农业发展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形式。信用风险源于信贷经理人员对信贷制度的执行效果和理解把握。防控信用风险要从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环境出发,增强制度执行力,依法维护银行债权,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本文引入适合我国研究生的个人信用指标体系,以指标模糊化为基础,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值,构建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综合德尔菲法确定评判矩阵,进行实证分析,较为客观地得出了研究主体的信用分值。在当前个人信用历史数据不足的形势下,为个人信用评估找到了新的出路,可以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
本文从以下几个内容分析美国次贷危机:(1)次级房屋按揭贷款的概况。讲概念、背景、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危机反应、危机对市场的影响。(2)市场最新的反应、美联储一系列干预的措施以及对美联储干预的评价。(3)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初步看法或展望。
本文就人口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长期因素的问题探讨了一些看法。就中国的周期来看,长期增长和人口趋势之间有如下现象:(1)体制因素决定长期的经济增长,但是从经济增长里面可以看到增长方式的机制。(2)周期的波动受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并且每一次经济波动都会打上特定增长方式的烙印。(3)改革开放后开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前后的周期现象、特征也是表现完全不同的。(4)人口动态和长期
本文运用菜单成本模型研究了非对称货币政策对贫困的影响。价格黏性导致产出—价格的非对称调整,进而产生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对于幅度相同但方向相反的价格水平变化,所需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应大于扩张力度,因而在经济周期性循环中交替使用的紧缩性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会恶化贫困状况,所以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本文从非对称货币政策的新视角推导出了菲利普斯曲线,并证明存在同时达到稳定宏观经济和改善贫困问题目标
从信贷双方的委托—代理问题出发,本文构建了带金融摩擦的信贷市场周期模型。由于耐用资本品具有生产要素和贷款抵押双重作用,信贷约束与资产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信贷周期的传导机制,由此产生的静态和动态因子是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主要成因。研究发现,资本、负债和价格呈方向一致、波幅各异的驼峰形波动;金融摩擦显著影响信贷周期的传导机制,但波幅随金融摩擦的上升呈现出先小后大再小的趋势,且冲击的持续性随金融摩擦的增
本文把股票流动性和公司资本结构看做一个互相影响的系统,通过吸收Amihud和Men delson(1986)的理论成果和对Kyle(1985)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推广,推导出股票流动性与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关系和机制,并以我国股票市场上491只A股股票在1998~2005年间的交易和财务数据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对企业财务杠杆产生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了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股市与汇市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股市与汇市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升值是中国股市上扬的单向Granger原因。最后,本文利用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理论对这些实证结果作了进一步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在财政分权研究领域,税收分权研究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问题。本文归纳和比较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税权配置的四种契约形式:定额合同、分成合同、分税合同和代征合同,并剖析了中国财政体制变迁中蕴涵的税收分权契约变化;分别研究在地方财政、中央财政和国家财政收入最大化目标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税收努力和最优税权配置选择的三个命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从税收激励角度研究了我国税权配置制度变革对我国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