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入渗对土坝渗流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1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降雨入渗非饱和渗流规律的研究来求解单宽流量,进而运用GEO-SLOPE软件,分析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包括降雨强度、降雨类型以及不同材料特性如土水特性曲线、饱和渗透系数、介质的初始状态等对土坝渗流场和坝坡稳定性的影响,为雨季坝坡失稳的预报和坝坡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渗流控制工程的设计思路、渗流安全评价和堤基分类方法、围绕渗流控制工程开展的专题研究主要成果和结论。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研究取得了对减压井淤堵机理的最新认识,提出了应对淤堵的有效措施;研究提出了防渗墙设计指标、结构形式及其应用条件;通过试验和基于非稳定渗流理论并考虑渗透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渗透变形的发生和扩展规律,成果表明悬挂式防渗墙具有控制渗透变形扩展的作用;在现场调查、勘察、长期监测和
本文为研究尼山水库天然铺盖塌陷的原因和破坏机理,对塌陷区进行跟踪开挖,在查明地层结构及破坏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试验分析.依据现场实际渗流破坏条件,采用有代表性较大试件的天然原状土样和重塑土样,在自行设计改装的渗透变形仪上,进行不同结构土体和渗流条件的渗透变形试验,能真实地反映铺盖土的渗流特性和破坏机理。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以下几个问题:①天然砂砾石料的渗透系数和渗透稳定性及作为垫层料的可行性;②级配相同,天然砂砾石料中掺入部分碎石对渗透性的影响;③1~2 mm粒组含量对垫层料渗透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按设计级配配制的天然砂砾料,即使1~2 mm粒组含量稍小,其渗透系数均可达到10-4cm/s量级,渗透破坏比降大于100,满足察汗乌苏大坝设计和设计规范对垫层料的要求;天然砂砾料掺配碎石后的渗透系数比
本文根据西藏巴河老虎嘴水电站左岸坝肩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能够反映其主要工程地质构造和坝基面几何形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介绍了长300 m、深80 m的悬挂式混凝土防渗墙的渗流控制优化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左坝段坝基和坝肩的渗流场特性,得到了左坝段坝基扬压力、左坝肩位势分布、覆盖层和防渗墙内的最大渗透坡降、边坡出逸高程以及绕坝渗流量等渗流场特征信息。
本文开展二维渗流数值计算分析,对矶山联圩堤防渗流稳定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渗透变形问题,提出在中坝、下坝的部分堤段背水坡采用土工布做贴坡排水反滤的加固处理措施。
本文结合环保对湖底防渗要求、水下开挖及防渗施工的特点,专门研究了利用当地土料在人工深水湖中抛填土料形成防渗层的方法。通过水中抛土试验,阐明了湖水中抛土防渗是可行的,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与抛填土料物理性质、抛填土层厚度、抛填水深、湖水水质等因素直接有关。同时还研究了运行过程中的渗透压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湖水中抛土防渗的方案既可减少施工难度,又可满足成湖及水文地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本文分析了某水库溢洪道地基渗漏处理措施及效果。某水库溢洪道在大坝加高时,因采用浆砌石收窄抬高进水口导致泄槽底板出现严重的喷水射流,钢筋混凝土底板遭受破坏,经采用混凝土垂直防渗墙防渗后,渗流量减少。但当库水位在低于堰顶7.0m运用时,溢洪道泄槽仍出现渗水,库水位接近堰顶时,左侧墙及底板渗水量更大,均达5.3L/s。地质勘察表明混凝土防渗墙底及左、右两侧存在透水性较强的强风化花岗岩及弱风化花岗岩,后经
本文分析了蔡家沟水库病险成因。蔡家沟水库于2004年9月29日建成并投入使用,蓄水一月后发现漏水,经相关单位分析研究后进行了处理。2005年4月26日水库在处理后进行第二次蓄水,于2005年8月24日发现水库开始漏水,其后立即进行放水,发现上游坡在高程295.00 m附近坝两端的接合部有3个塌陷漏水处。从现场情况调查、渗流观测资料分析、渗流有限元计算分析等方面对该水库的病险状况和成因进行了分析。
本文以安徽省马鞍山某拟建场地中的一个深基坑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基坑降水中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问题.通过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和概化,用GMS 4.0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立体模型,直观地描述了含水层结构。在此基础上,调用GMS 4.0中的MODFLOW模块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求解,得到研究区的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再现及预测了研究区地下水流场情况。经过尝试,将GMS软件应用基坑降水优化设计中有独到的优
本文将利用PLAXIS程序对比分析按渗流计算和经验概化两种方法所确定的浸润面位置,对库水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影响,从而确定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按经验概化的方法存在多大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