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相邻中小城市空间协作现象及国际经验启示

来源 :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相邻中小城市空间协作成为了我国区域发展中的一大趋势,这些中小城市组合面临培育区域节点、提高对周边地区带动辐射能力的发展要求,但又面临合作机制失位、行政边界限制等现实困境,急需破除合作障碍,走向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当前我国中小城市空间协作的现状问题,对国际经验进行筛选,选取德国吉森—韦茨拉尔、荷兰阿纳姆—奈梅亨和法国瓦朗斯—罗芒—图尔农三个城市地区的空间协作案例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相似地区的空间发展规律,进而得出,我国相邻中小城市的空间协作需要进一步整合发展目标、建立合作机制、协调空间政策与具体项目,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区域城镇空间组织模式.
其他文献
会议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概况,总结了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在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风景名胜区规划对资源保护利用的作用,指出了风景名胜区规划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对各类功能区划和保护区划提出了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是永恒的话题,只有通过风景名胜区规划统筹考虑保护规划内容,才能合理地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引领下,我国风景名胜
文章以监利县典型村镇上车湾、棋盘乡、周老嘴作为研究案例,采用整体思考、分层解析、定量判定的研究思路,参考国内外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方法,依据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将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划分为自然、社会、人、居住及支撑五大子系统,围绕江汉平原村镇人居环境形成与发展中人、地、水三大核心要素进行基础指标的选取及量化赋值,基于MATLAB平台进行指标权重计算统计,构建江汉平原村镇人居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绩效考核则是引导政府部门按照预先设定的战略目标前进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对绩效考核进行变革,引导政府工作摆脱对传统城镇化道路的路径依赖,走上新型城镇化之路.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四川省、北京市和青岛市三个典型案例,旨在从考核的内容、周期、方法三个角度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绩效考核变革的趋势,并针对这样的趋势,分析提出改进城乡规划工作
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实施规划.城市建设的过程实质是城市中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因此近规实际要保障的是建设项目的实施,从而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本文以铜陵市近期建设规划中建设机制的优化建设为例,旨在理清近期层面“三规”融合的内容与途径,借助近规统筹建设项目空间落位,衔接项目的招商、立项、供地及资金的投放方向,初步搭建近规中以项目统筹工作为核心的城市建设平台.
河南省周口市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工业基础薄弱,2011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仅有31.5%,是典型后发农业地区.其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必须立足于农业将长期作为基础产业稳定发展,面对本地城镇非农就业不足、吸引力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异地城镇化突出的现实,探索不同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模式与路径.文章分析造成周口城镇化进程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滞后城镇吸纳就业能力不足,同时农民不愿放弃宅基地承包地等权利,以家庭为核心的小
空间割裂是当前历史城区面临的真实状态,也是城南地区居住区中的真实状况.本次提出了“嵌合式”的复兴理念,从空间形态、交通组织、产业业态和文化活动四方面对该地区进行产业重构和文化复兴,以期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城市文化留存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城市空间与活动的融合,成为同时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文化延续、保持经济活力和人气、在保护与发展中求得双赢的一种解答.
中国城市贫困区的出现已经成为城市时代城镇化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具体表现在深圳城中村、重庆六公里、武汉汉口里弄以及其他很多城市的棚户区等.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联合国人居署以及以色列改善城市贫困区的综合手段,为中国快速城市化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引.通过分析以街道为导向的城市贫困区改善方法,基于资产的城市贫困区改善方法,以及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和社区活动等,探索我国可行和可取的改善方式.发达国家
全球化进程中,城市网络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前沿.本文借鉴西方有关的研究工具,从城市网络的层级特征、网络模式、功能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三角城市网络具有显著的层级特征,与已有的城市等级体系特征并不完全一致,个别城市如昆山、义乌等城市承担了重要的网络联系中心的作用.同时,城市间的网络连接也呈现出明显的位序关系,三大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