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王氏医学对新安医学的继承与创新

来源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首届黄山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entha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安王氏医学灵活运用新安医学固本培元、健脾化湿、养阴清润三大治法,也是新安医学轻灵平淡用药风格典型代表.其中四位代表性医家各自都提出了自己的创新观点,无论是王仲奇的“明阴洞阳,酌盈济虚”还是王任之的“辨病为经、辨证为纬”,无论是王乐匋的“寒温并用,扶阳护阴”还是王键的“气虚血瘀,通补并举”,逻辑上可以归纳为“阴阳兼顾、平衡致中”之道,初步认为这是新安王氏的核心辨治思想.
其他文献
徐春甫著有《老老余编》《养生余录》两本养生著作,提出了养生之术有三:“一养神,二惜气,三提疾”,养神为首,包括调节情志、清心寡欲、房事节度;惜气关注存想调气、导引按摩,尤重四时调摄;提疾时需要防治未病,注重饮食起居.其养生方法与现代诸多保健方法不谋而合.
新安固本培元治法强调培固脾肾元气,尤其在治疗脾胃病证上有独特的疗效.本文分析了该法形成的学术思想基础,简述了该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治溃疡性结肠炎和改善癌症恶液质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例,说明了固本培元的现代运用价值.
徐春甫倡导脾胃学说,重视脾胃虚实变化,善于平衡脾胃阴阳,另外还在脉诊和养生方面有独到见解,强调脉为医之关键,并提炼养生精华,丰富了新安医学宝库.
孙一奎是明代著名医家,汪机的再传弟子,用药上多有继承,推崇汪氏“参芪法”的应用,注重温补,纠正时弊.根据其《赤水玄珠全集》中所记载的产后病治法经验,可知孙一奎辨治产后诸病皆以虚为本,以温补气血、培固元气为核心治法,临证加减化裁,兼有阴伤者则滋阴养血,兼有神乱者当补血安神兼以外感者当祛邪扶正.
明代新安医家吴正伦著《养生类要》一书,内容丰富.笔者从按摩、引导、服食诸多方面,着重从“饮食论”“食物所忌所宜”“解饮食诸毒”等入手,对其养生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作出研讨.吴氏临证,独具慧眼,按摩导引,防病于未形;注重日常饮食养生,强调顺应四时而养生,其养生理论质朴意深、独具特色.
明代新安医家吴崑是中国著名医家,代表著作有《黄帝内经素问吴注》《脉语》《医方考》《针方六解》等,在中医理法方药及针灸等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从《内经》、方剂、针灸、脉学四大方面展开论述,展示吴崑的学术成就.
“心肺同归一治”是明代新安医家程玠提出的观点,该文通过程玠《松厓医径》心肺同治的庥述并结合临床现况,从理论形成、用药特色方面加以分析,以其为临床提供帮助.
明代徐春甫、孙一奎和清代叶桂这三位著名的新安医家对遗精疾病都有阐述,徐春甫论病机专责心肾二脏,为后世辨治遗精留下一个根本之要和指导原则,孙一奎汇总、梳理前代各派医家经验,叶天士为后世留有不少遗精医案,可以让后人很直观的学习到辨证技术与治疗手段.
新安医家叶天士临床实践中创建了奇经辨治法则,应用于妇科病治疗效果显著,尤其善用奇经八脉的理论辨治崩漏.临床以调补奇经和调节气血相结合,培补肝肾,调摄精血,以补为主;佐以辛润通络,宣通气血,以通为用.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著作的研读,具体分析奇经八脉辨治崩漏,将思想探析反馈给临床以及女性群体,使崩漏问题在临床上的治疗更加有针对性和具体化,为临床调整卵巢内分泌、调整月经周期效法提供
清代新安医家吴谦凭借其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位至于太医院判,奉旨组织编纂了大型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学术上治学态度严谨认真,虽然尊古但又不泥守前人旧说,亲自编订《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失次者序之,残缺者补之,并博采群书详加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