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地农民安置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利益均衡

来源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是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许多农民被迫成为失地农民。由于失去赖以保障的土地,失地农民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养老保障,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在征地过程中,原来政府也采取一定的征地安置方式,如招工安置、货币安置、留地安置,但都存在一定缺陷,无法给失地农民长久的生活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征地农民生活、发展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所以,必须要积极探索或实行的新的安置制度方法,来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长久生计问题和构建失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
  本文以吴江市“土地换社会保障”的新安置制度创新为例,分析说明,在征地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行动选择分析,阐述了新安置制度建立了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变“一次性补偿”为“长期保障”,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失地农民安置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利益均衡。
其他文献
近一半的中国人不敢踏进医院大门,公共医疗费用不断攀升,医务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下降——20余年医疗市场化改革至今的这一结果,使得中国医改重新站在了十字路口。如何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医生的行为,这已成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死穴”,近几年出现的社区医院以及“准社区医院”为医改打开了僵局。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某小区“准社区医院”的服务范围,药品流通渠道,资金运作以及管理体制的调查得出,
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源于农民的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是农民工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工身份决定其不能成为完全的劳动力商品,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农民工的职业决定其对农业产业化带来负面影响。破解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矛盾的途径,是政府创造条件分化农民工,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双赢。  农民工社会保障是当前社会保障研究的难点问题,首先应该在理论上弄清楚其地位、主体和功能。农民工社会保
本文从对城乡健康保障差距的实证分析出发,运用罗尔斯的正义论、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与实质性自由理论、人权、健康权以及社会保障权等理论,提出构建全民健康保障制度应秉持的理念和原则,以讨论全民健康保障制度改革的规范性目标问题和制度转轨过程的公平问题。最后提出运用“扶持导致”机制和低成本理论来实现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理论设想。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工作进展缓慢,而且保障水平较低,而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由于一系列障碍,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此,在继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改革,促进其发展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第三支柱的发展,而商业个人年金保险正是第三支柱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美、英、加等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年金保险发展也是寿险公司业务结构转型的必然。我
本文通过对文登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一年情况的分析,对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诸多问题进行探讨。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人口大国,实行免费医疗比实行免费午餐更加难以负担,况且天下本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免费的医疗。  加大对弱势群体参加医疗保险的支持力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的筹集,要以个人缴费为主,给予参加医疗保险的普通城镇居民,等同于农村居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补助,促进参保。
国内外学者对贫困的解释众说纷纭,综合起来可以界定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最基本的生存贫困,其次是收入差距造成的相对贫困,第三是除了物质之外的更高层次上的不满足。概念的界定是服务于研究对象的。社会救助是针对贫困问题而制定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不同层次的贫困对社会救助制度有不同的要求。对贫困人群而言,这三个层次的贫困是同时存在的。因此社会救助制度既要解决物质匮乏问题,又要满足贫困人群更高层次上的需求,如教育、
从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角度出发,失业保险水平的设计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优化失业保险,使其达到合理水平,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失业者再就业,是近三十年西方失业保险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根据西方文献,总结了西方优化失业保险的三种较成熟的理论模型,即均衡搜寻模型、谨慎预防储蓄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并在模型框架内总结评价了西方近三十年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对中国的失业保险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直接关系到农村医疗健康保障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从农户的续保意愿入手分析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参合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形成一定程度的认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希望从整体上把握农户,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户的真实续保意愿及其影响因
社会救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起基础性的作用,灾害应急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快速、高效的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是民政部门贯彻“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职责,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江苏省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实践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对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进行思考;对目前救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转变灾害救助工作理念,建立新型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的政策建议。希望能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于1986年,经过1986年7月—1993年1月—1999年1月两个阶段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1月《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从此,参保人数大幅增加,基金征收成效显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有效地支持了两个确保工作。  本文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认为,当前,失业保险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立法滞后,法制不够健全,人们的法制意识淡薄,隐性就业普遍存在,基金征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