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润土/聚丙烯酸钠盐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

来源 :全国工艺矿物学与环境矿物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unui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膨润土和丙烯酸为原料,用溶液法交联共聚合成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加入膨润土的聚丙烯酸盐高吸水性复合树脂合成中单体中和度、膨润土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影响吸水率的主要因素.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结果表明,用溶液法聚合合成膨润土/聚丙烯酸钠盐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膨润土在树脂中分散均匀,产物具有高的吸水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工程勘察领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三维GIS技术的应用成为国內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依托前人工作,结合工程勘察实际应用需求,开发建立起一整套三维工程勘察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二维工程辅助建模子系统和三维工程建模子系统两大部分,实现了地下地质体边界、地质体内部属性、工程体构筑物的三维模型构建、显示等功能,并为模拟分析计算留有充分的数据转换接口.经实际检验,证明该系统在工程勘察高效化、直观化方面具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加上库区水位的逐步抬升,将会使地质灾害的情况进一步加剧,本文在详细调研了库区数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三峡库区灾害数据的管理模型与应用模型,并对实现这些模型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为解决地质剖面自动对比问题,实现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动态重构与局部更新,本文将拓扑推理引入三维地质建模,通过三维空间曲面上拓扑关系的构建与推理,提升地质剖面对比维数,提高了剖面自动对比自动化程度,实现了三维地质体动态建模.该方法已应用于南京城市地质三维建模中,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应多种剖面数据,提高了地质空间三维建模效率.
针对地质模型复杂的特点,建立了用不规则形体作为体系的三维地质模型: 该体系由多个空间曲面围限的空间来定义,并为节省空间,采用"一面多义法",每个分界面带有相邻体单元(地层体)的属性——最多两个,即二元拓朴结构,使模型表达节省空间,并使体积单元之间无空隙.基于该模型建立了平切与剖切的基本算法,追踪复杂的截面填充多边形的方法和多个截面剪切的逻辑组合算法,以便分析观察三维模型内部结构.
实现工程勘察信息化有效途径与是建立以主题式点源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为基础的共用数据平台,围绕共用数据平台进行应用技术研发,使工程勘察计算机应用进一步走向有序状态;利用信息系统技术对工程勘察工作主流程进行充分改造,实现全程计算机辅助化和智能化;进行以"多S"为基础的技术集成、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同时实现勘察数据的三维可视化.为此,需要加强地质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技术体系和方法论研究,
针对KO-NaO-CaO-MgO-AlO-SiO系统,选定CaO/MgO值近于1和0.5,配制釉式中碱性组分、氧化铝含量确定的两组结晶釉,研究氧硅比对矿物种属的影响.结果显示:CaO/MgO≈1 时,O/Si值近于3.1时析出钙镁黄长石,在3左右同时出现黄长石和透辉石,小于3为透辉石,继续减小开始产生少量硅灰石;CaO/MgO≈0.5时,O/Si值大于3.1时同时形成钙镁黄长石和透辉石,近于3时仅
本文对天然金刚石在垂直于(100)、(110)和(111)三个方向上定向红外光谱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指出C-H键和C-C键在以上三个方向上的浓度不相同,引起C-H键和C-C键在不同方向上的浓度差异是由于氢具有优先取代垂直于(111)方向上C-C键中碳原子的倾向.
活性白云粉(ABP)是在白云岩经过破碎、细粉碎、表面改性的基础上得到的一种新型改性功能填料.本文利用河南辉县市的拍石头和张村两地产出的白云岩作为实验原料,对其表面改性的实验方法、改性剂选择及用量、改性条件及改性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且对改性前后的白云石粉体的粒度、比表面积等性能及红外光谱特征做了对比研究.生产工艺和物性测试研究表明:活性白云粉代替轻质碳酸钙作橡胶填料前景广阔;与轻钙相比,活
用红外、拉曼谱学方法探测了硅藻土表面酸位,并分析了其来源.结果表明,硅藻土表面有限的Lewis酸位来源于矿样中的少量粘土矿物.其表面的Brnsted酸位也很稀少,这是由于大部分表面羟基是非质子酸性.
用宜昌、海口、保康等地磷块岩对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介质的酸度,作用时间,初始Cd浓度和样品用量.在pH=6, 作用时间为15 min,初始Cd浓度为30 mg/L的实验条件下,宜昌硅质磷块岩对镉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8℅,去除容量为4.5 mg/g(样品),吸附效果最好,海口的效果次之,而保康钙质磷块岩的效果最差.上述差异可能与这些磷块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晶化学特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