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牙粗大根尖孔MTA根尖屏障制备及热牙胶充填一例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mblossom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35岁,"上前牙牙龈肿痛一月余"就诊.上前牙曾于十年前受伤,后行根管治疗及烤瓷冠修复.近期反复肿痛不适.检查发现.11,21,22烤瓷联冠,叩痛(±),不松动.根尖片显示11,21,22根管内均有充填物,欠填欠密合,21根尖区低密度影,11,22根尖区未见明显阴影.经修复科,外科会诊,拆除联冠,拔除21,转入牙体牙髓科,试行11,22根管再治疗.拟后期行固定桥修复.再次检查,11,22叩痛(-),不松动.经与患者沟通,拟试拆除11,22根管内充填物,探查根管,以确定是否能行根管治疗术.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中国人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特征.方法:收集1925颗上颌第二磨牙的CBCT影像,分析其牙根数目和形态、根管数目和形态,以及MB2的发生情况与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男、女上颌第二磨牙牙根融合的发生率分别为35.96%和49.86%.男性上颌第二磨牙牙根融合的发生情况与年龄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女性无相关性(P>0.05).男性31-40岁和4
目的:Slit2蛋白是近期发现的与肿瘤侵袭相关的基因,但其在肿瘤细胞迁移中的作用仍有争议且Slit2-Robo1信号通路的在口腔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通过检测Slit2-Robo1在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的作用,探讨Slit2-Robo1的信号在肿瘤细胞粘附、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由此探知该信号在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Robo1单克隆抗体R5处理Tca8113细胞,
目的:龋齿是一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既往的研究表明口腔微生物在龋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对于口腔微生态,特别是龋病过程中的变化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对儿童龋齿过程中口腔微生物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筛选出25名患有龋坏的儿童和19名无龋的儿童,并收集唾液样品。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对口腔微生态的进行分析,研究口腔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基因组。结果:从44个样本中,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体外研究观察Er∶YAG激光在不同照射时间及根尖工作宽度时的杀菌效果,为临床寻找更有效、更理想的根管预备和消毒方法提供可能.方法: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随机分成5组,相应分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组用Er∶YAG激光+52.5g/L次氯酸钠处理30s;B组用Er∶YAG激光+52.5g/L次氯酸钠处理1min;C组用Er∶YAG激光+52.5g/L次氯酸钠处理2min;D组用5
目的:了解海藻酸钙凝胶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矿化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称取海藻酸钠粉末50mg,溶解于1mL、2mL、4mL细胞培养基中,充分溶解,以10μL滴加入到2g/mL氯化钙中.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24孔板;每孔加入海藻酸钙凝胶40μL.细胞培养14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PN、BSPm-RNA的表达.结果:海藻酸钠溶度越低,所制备海藻酸钙凝胶支架约疏松;实验组OPN及BSP表达均明显高于空
目的:比较不同的孵育时间及感染复数(MOI)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ATCC33277侵袭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的侵袭效能,并观察细菌入侵后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引起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将P.g.ATCC33277以感染复数(MOI)为10、100分别感染HPDLCs 90min,8h,24
目的:使用没食子酸作为还原剂及稳定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合成纳米银,同时评价其对多种常见微生物的抗菌作用。方法:使用没食子酸进行绿色还原法合成纳米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动态光散射对纳米银进行表征。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纳米银对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效果。结果:通过系列表征,证实合成的纳米银为近圆形,粒径为20nm左右,分散度好的颗粒,并且其对各类微生物的抗菌效果依次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对牙釉质发育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K5为启动子通过Cre-loxP重组酶系统建立上皮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PCR鉴定后基因型Cdc42loxp/loxpK5-Cre为实验组,同窝其他小鼠为对照组.然后通过肉眼及Micro-CT观察实验组以及对照组3月龄、6月龄、12月龄时牙齿形态、颜色的变化并比较计算磨耗率;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齿断面釉质微细解剖结构
目的:探讨二次胶原酶消化法进行小鼠牙囊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可能性。方法:体视显微镜下分离出生后3~5天仔鼠牙胚,用Ⅰ型胶原酶37℃消化20分钟,分离牙囊组织,所得的牙囊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在37C条件下进行二次消化1小时,常规接种培养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学的观察,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鉴定组织来源。结果:二次酶消化法第二天可见散在细胞集落形成,4~5天细胞接触融合。采用二次酶消化法可获得约85
目的:观察强酸性电解质水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方法: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采用MTT比色法,分别以强酸性电解质水、17% EDTA、5.25% NaOCl、0.9%生理盐水作为实验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每组以10倍、100倍、1000倍、10000倍、100000倍五个浓度稀释,分别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四个时间点观察其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在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