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感染药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肝病治疗进展与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0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观察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前后的乙肝病毒DNA定量(HBV-DNA)值的变化,判定恩替卡韦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效果。结果:选中的55例患者中,有效病例有43例,其中显效24例(24/43,55.81%),有效19例(19/43,44.19%),治疗期间复发4例(4/43,9.30%)。结论:恩替卡韦可以明显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建议长期应用以抑制病毒复制。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针对酸碱性因素,采用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摩擦介质,对人牙釉质与人造瓷牙的摩擦进行研究.
本文以人体股骨为例,从超微观水平上了解人体密质骨羟基磷灰石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密质骨Ca、P分布成分情况.
目的:调查我院ICU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35例ICU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1.4%c,其中单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占使用人数的36%,二联用药占24%,三联用药占40%。从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和比例分布可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37.5%),其次是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分别(18.7%),氨曲南(6
目的:研究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接受治疗,口服拉米夫定100mg/d。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等。结果:使用拉米夫定后,有90%的HBV DNA转阴。肝功能前后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 DNA的复制,使ALT恢复正常,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复发率,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较高。
目的:综述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心脏毒性,并介绍了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将近年来临床报道的关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心脏毒性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神经系统及心肌损害、心室颤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急性左心衰竭及心脏骤停等。结论
目的:建立甘草酸二铵脂质体复合物中二氧六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娃哈哈纯净水为溶解介质,色谱柱为HP-TNNOWax Polyethylene Glycol,30m×0.25mm×0.5μm,氮气为载气,FTD检测器,以标准加入法测定甘草酸二铵脂质体复合物中二氧六环的残留量。结果: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加样回收率102.2
目的:探讨葵花护肝片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31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护肝片组)78例、B组(谷胱甘肽组)72例、C组(肝泰乐组)81例,在抗结核治疗最初3个月,I组加用葵花护肝片,Ⅱ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Ⅲ组加用肝泰乐。结果:A、B、C组3个月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1.5%,9.7%和25.9%,A组与B组比较>P0.05,C组分别与A组、B组比较P<0.05。肝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HPLC-MS检测方法测定人血浆中多奈哌齐浓度。方法:以马来酸氯苯那敏为内标,待测血浆经碱化处理后,经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采用Shim-pack ODS C18柱(250mm×2.0mm5m),以甲醇-0.1%醋酸溶液(60:40v/v)为流动相,流速0.2mL·min-1,柱温35℃。采用质谱电喷雾离子源正源(ESI+)将样品离子化,选择性离子监测(SIM)准分子离子峰
目的:了解近五年来苏州市耐多药结核病的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耐药发生的机制,并进一步探讨相应对策。方法:通过对175例MDR-TB住院肺结核患者的一般情况、初治复治、耐药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175例MDR-TB住院病人的结果提示,不规则用药仍是耐药结核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原发耐多药呼患者新增迅速,呼吁紧急防治苏州市流行MDR-TB。高度警惕XDR-TB的流行。积极寻找治疗对策,有效控制疾病发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药房抗HBV核苷类药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统计并计算2005~2007年住院药房抗HBV核苷类药物的用药金额、构成比、DDDs、DDDc等,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HBV核苷类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及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以2006年增长幅度最大,为151.11%;药品构成比中拉米夫定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00%降至2007年的17.87%;DDDs排序阿德福韦酯位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