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并总结其经验及手术技巧.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5年 10月,我院运用微创小切口技术对36例患者38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男21 例,女15例,年龄39~85岁,平均64.5岁;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11例,股骨颈骨折16例,强直性脊柱炎伴双侧髋关节骨关节病5例,其它疾病致股骨头坏死4 例;手术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9 例,生物固定型29例.手术方法以大转子为中点,沿臀大肌纤维方向做6~9cm的切口,注意使该切口70%位于大转子顶点的近侧30%在远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夹持型"脊髓型颈椎病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总结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夹持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巧。方法:2011-2015我科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此类型颈椎病72例,男:56例,年龄43~80岁,平均60岁。病程1~22个月,平均3个月。其中前方椎合盘退变突出合关发育性椎管狭窄者45例,合并退变性椎管狭窄者16例,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6例。术前JOA评分有20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发生机制、手术治疗方法和技术改进.方法:对18例无神经症状的颈椎脱位(合并或无骨折),年龄23-77岁,平均46.23岁,男10例,女8例,高处坠落3例,高处坠落物砸伤5例,车祸伤8例,摔倒伤1例,他人打伤1例.其中新鲜损伤16例,受伤后24小时14例,24-48小时入院2例;陈旧性损伤2例,分别为上后112天和134天,采用颈椎前路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
目的 探讨后路长节段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端融合椎的合理选择,并讨论其相关远期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后路长节段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95例患者资料.随访时间5~13年,平均7.8年.平均融合节段5.6±1.8节.远端融合椎(lower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止于L5为60例(63.2%),止于S1为35例(36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颈椎管仍然狭窄的原因、再手术的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对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效果不佳或者症状复现、并经术后MR片证实为颈椎管狭窄的52例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治疗。首次手术: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34例,两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10例,多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6例;自体髂骨植骨28例,融合器植骨内固定24例;融合节段减压不彻底12例,融合节段相邻节段再次狭窄
目的:讨论急性脊髓损伤手术与否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2012 年6 月~2014 年4 月共收治32 例颈髓损伤患者,男27 例,女5 例,年龄29~78 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 h~16 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6 例;跌伤6 例; 高空坠落9 例;按摩伤1 例.损伤程度:完全瘫痪6例;不全性瘫痪26 例.X 线检查30,其中CT检查30 例,MRI 检查26 例.诊断为颈椎脱位3 例;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外科手术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56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颈前路手术5例,其中病灶刮除2例,病灶刮除加自体髂骨植骨2例,颈椎后路病灶刮除部分椎板切除1例;经胸手术入路13例,其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10例,加前路内固定者3例;经胸椎侧前方入路者27例,其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21例,病灶清除加椎体植骨
目的:探讨诱导后的人足月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CS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联合将聚碳酸亚丙酯(poly propylene carbonate,PPC)复合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I)制作的神经导管修复大鼠股神经缺损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正常足月新生儿胎盘中分离培养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排尿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自2010年 7月至2014年2月,我科对收治的28例脊髓损伤患者合并排尿障碍的患者,经CT或MRI检查,结合临床查体确诊为脊椎骨折并完全性脊髓损伤,根据病情行保守治疗或椎管减压手术。损伤部位颈椎12例,胸椎9例,胸腰段7例,所有患者均留置尿管。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方法,分析其牢靠性、复位效果好、融合率等优点.方法:分两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SSPI)组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MSPI)组.结果:随访12~37 个月,平均18.4 个月,术后12 个月所有患者骨性融合良好.共有9 例出现骨折椎体高度轻度丢失(其中单节段组4 例,短节段组5 例),11 例出现后凸Cobbs 角轻度增大(其中单节段组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分析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3年3月~2015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4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或(和)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弥可保针营养神经,、血塞通、疏血通等改善微循环,足部常规护理并进行糖尿病科普知识宣教。实验组局部中药熏洗、浸泡。方剂组成为:乳香、没药、红花各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