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分离及其培养条件对溶煤效果的影响

来源 :第二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分别从新汶矿区采集的土样、尾矿水、矿井水中共分离筛选出溶煤效果比较好的7 种菌种。采用上述优选菌种,在沙保劳麦芽糖培养基和改性的CZAPECK DOX-medium 培养基上分别对不同氧化程度的煤进行溶煤试验。结果表明煤的微生物溶解程度主要取决于培养基的氮含量和煤的氧化程度,煤中氧含量高有利于煤的微生物溶解。试验考察培养基的组成对溶煤的影响,同时将筛选的溶煤菌种进行紫外诱变,结果表明菌种诱变后溶煤时间明显减少,溶煤率增加。通过菌种生长的数码照片和透射电镜图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以及煤在微生物表面的溶解情况。在确定最佳溶煤时间后,通过原煤和煤溶物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溶煤前后的元素变化和煤溶物的结构变化。
其他文献
采用7 L 全自动发酵罐研究碱性果胶酶分批发酵过程中溶氧对碱性果胶酶发酵的影响,并考察了发酵过程中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芽孢杆菌WSHB04-02 发酵生产碱性果胶酶,在低体积
利用从胜利油田的土壤和污水中筛选到的能降解二苯并噻吩(DBT)的根癌土壤杆菌UP-3(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UP-3),研究了培养温度、时间、pH 值对菌株UP-3 生长的影响,考察了底
会议
本文考察了微波辅助提取过程中料液比、乙醇浓度和pH 值对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和白藜芦醇提取率的影响,并和索氏提取、常温搅拌提取、酸提法和碱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料液比
施氏假单胞菌UP-2 是从胜利油田油污土壤中筛选出的能够有效降解模型化合物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 DBT)的脱硫菌,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培养基pH 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
会议
利用从金银矿区分离得到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SH10 的干菌粉吸附还原[Ag(NH3)2]+(或Ag+),经扫描电镜(SEM)和X 射线粉末衍射(XRD)证实得到了纳米级的银颗粒。一部分银颗粒吸附于细胞表
会议
以纤维素黄原酸酯为原料,固体碳酸钙为致孔剂,制备了新型双孔球形色谱介质并与微孔介质进行比较。用DEAE 修饰成阴离子交换剂。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研究
会议
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核心的工业化基础上的。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很多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循环经济和绿色GDP,实现可
会议
流体蒸汽压和蒸发焓作为基本的热力学数据,对化工过程设计具有着重要意义,除了实验测定之外,也可采用分子模拟方法进行模拟计算。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第一原理力场计算流体的饱和
许多化工分离过程中,都涉及多组分系统的扩散控制的质量传递,相应的扩散速率计算对过程工程的精确量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Maxwell-Stefan 方程用于计算多组分溶液体系扩
会议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可作为紫锥菊属植物的品种鉴定的一种快速、无损的方法,研究表明:紫锥菊( Echinacea purpurea)、狭叶紫锥菊( E. angustifolia)、白松果菊( E.pa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