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类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

来源 :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h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加速土木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土木工程行业建设事业的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和执业能力;我们采用调查法对往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针对工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展开调查问卷,确定了“1个意识,4个能力”的培养目标。针对此目标,采用文献法对工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系统进行构建,该系统由8个模块组成;同时为了保证系统模块的运行质量,我们提出了6项运行规则.通过培养系统模块的运行,经过满意度测评,证明我们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我校1996年以来教学计划的分析比较,了解我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中的课程结构、学分分配等变化情况,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本文就承担的山西省教育厅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经过99、2000级两届本科生教学改革试点跟踪,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了教学计划,重组了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课堂与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本文从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授课特点、知识层次水平以及更好地培养硕士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入手,结合结构稳定概念的讲解,提出课堂上难点内容重点讲解,形成老师和学生互相提问、讨论的研究型教学.
文章从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基本理论与《规范》关系的探讨、建工《规范》与道桥《规范》的比较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教材建设、考试方式改革和网络课程建设等方面,对我校近十年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
Web3D是继VRML后的一种互联网三维技术.本文首先阐述了Web3D的概念、产生及其发展,然后评述了当前流行的8种主流Web3D技术的特点.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其中的Cult3D为主要开发工具,用来开发基于虚拟现实的土木工程专业网络多媒体课件,具体介绍了Cult3D的应用方法及过程.然后介绍了应用Web3D技术所开发的“混凝土结构”、“水工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等四门课程
立足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道路与铁道工程是北京交通大学特色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2007年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申请成为了国家重点学科,面对新的形式,应进行教学模式的相应改革。文章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初步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就加强学科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有我校特色的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课堂教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他教学环节的基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文章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几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
钢结构构件及连接形式多样是钢结构区别于混凝土结构的显著特点和突出优点,因而是钢结构教学的重点,但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钢结构构件和连接对应多种可能的形式、各种具体的构造要求、不同的计算方法,往往使学生感到繁杂,难以掌握其本质.真正的困难首先体现在学生初学时对各种构件和连接的具体构成缺乏实际的了解和直观的认识,从而提不出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难以有效思考相关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制作了包含各种常
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探讨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我校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阐述了我校对土木工程培养模式的构建,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