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营养方式影响微藻的生长和胞内物质组分,硅藻门的三角褐指藻以其生长速率快、生物量高和脂质中 EPA 含量高而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论文研究了三角褐指藻在自养、兼养和异养条件下的生长及生化组分,测定了生长速率、倍增时间、生物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总脂和脂肪酸组分等指标。结果表明:(1)三角褐指藻能够利用某些有机碳进行兼养和异养生长,兼养条件下生长速率加快,倍增时间缩短,生物量提高,异养条件下生长相对缓慢。100mM 甘油兼养条件下的生物量最高(713mg/g),分别是自养(460mg/L)和异养 (368 mg/L)条件下的1.55倍和1.94倍,葡萄糖兼养条件下的生物量(555mg/L)分别是自养和异养(345mg/L)条件下的1.21倍和1.61倍,乙酸钠兼养条件下的生物量(587mg/L)是自养条件下的1.28倍。三角褐指藻不能利用乙酸钠进行异养生长。(2)三角褐指藻在兼养和异养条件下的蛋白质含量较自养条件下明显下降,甘油兼养和异养条件下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自养条件下下降了54.57%和67.45%,葡萄糖兼养和异养条件下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自养条件下下降了19.69%和48.41%,乙酸钠兼养条件下的蛋白质含量比自养条件下下降了 59.83%。(3)三角褐指藻在兼养和异养条件下的碳水化合物和总脂含量高于自养,甘油兼养和异养条件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是自养条件下的2.49倍和2.67倍,总脂含量分别是自养条件下的1.20倍和1.36倍,葡萄糖兼养和异养条件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是自养条件下的1.57倍和1.96倍,总脂含量分别是自养条件下的1.43倍和1.15倍。乙酸钠兼养条件下的碳水化合物和总脂含量分别是自养条件下的2.37倍和1.43倍。(4)三角褐指藻在兼养、异养和自养条件下的脂肪酸组成存在着明显差异,不仅体现在每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而且是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总体来看,三角褐指藻在自养、兼养和异养条件下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 C16:0,C16:1和 C20:5.自养条件下的 C16:0和 C16:1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低于兼养和异养条件下,EPA 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高于兼养和异养条件下,此外,还含有少量的 C18脂肪酸(C18:0,C18:1,C18:2,C18:3和 C18:4).兼养和异养条件下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多,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EPA 比例降低。(5)三角褐指藻在乙酸钠兼养条件下的胞内 EPA 含量(6.23%)和产量(36.59mg/L)均高于自养条件下,分别是自养条件下的1.10倍和1.40倍,甘油、葡萄糖兼养和异养条件下的 EPA 含量和产量均低于自养条件下。根据目前经济微藻规模化培养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提高生产效率的两条途径,一是提高藻细胞生物量,二是增加胞内活性物质含量,如舟形藻(Navicula saprophila)、菱形藻(Nitzschia laevis)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等,研究建议采用三角褐指藻的兼养培养方式生产 EPA 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