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脂质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体外基本特性和造影增强的实验研究

来源 :重庆市第四届超声医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on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自制脂质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的体外基本特性和体内造影增强效果,为其今后的靶向显像和载药治疗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①造影剂复水后观察微泡形态,检测其平均粒径,计数其浓度;②纳米造影剂常温放置1周、1个月和3个月后复溶,观察其基本特性改变情况;③观察此造影剂增强正常兔肝脏显影的情况。 结论:此脂质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性质稳定,显像效果好,有极大的开发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B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B超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并行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的8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检出率达100%,手术中触及胆囊内有肿块的仅3例,直径均大于10mm, B超测直径分别为:11mm、 12mm及15mm。病理检查均为腺瘤型病变,其余82例均为较小或多发的息肉,手术中均未触及肿块,病理检查均为胆固醇或炎性息肉。在直径大于10mm的3例中,病理检出1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5000例健康体检者腹部脏器的各种疾病在各年龄阶段的患病数及患病率。结果: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发现无临床症状的腹部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如脂肪肝、胆囊息肉、胆结石、肾结石、子宫肌瘤等。结论:健康人群超声检查可发现早期恶性肿瘤,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时机并具有简便、无创伤、快速及筛选等功能,应作为体检的必检项目。
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本院收治脾脏局灶性病变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16岁,平均7.2岁。患儿临床表现常为左上腹疼痛、发热及贫血貌。部分病例可触及脾脏肿大。超声检查采用SEMENS Sequoia 512及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10MHz。超声诊断小儿脾脏局灶性病变34例,其中含液性病变24例,实质性病变10例。含液性病变中脾脓肿8例
目的:采用超声技术评价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saponins, PNS)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方法:日本大耳兔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AS组)和药物组(PNS组)。对照组饲以基础饲料,AS组及PNS组饲以高脂饲料。PNS组给予PNS45mg/kg(静滴,1次/d)。于喂养前及12周分别检测血脂及超声检查腹主动脉,观察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12周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脾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心脏伴随畸形漏诊及误诊原因,提高对心脾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总结了32例心脾综合征患儿的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其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脾综合征与心导管结论符合者30例(占93.75%),诊断不符合者2例(占6.25%)。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诊断心脾综合征,但对其心脏伴随畸形检出的准确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目的:研究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声像图特点、术前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手术证实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超声分型。结果:本组超声分型诊断符合率为90.3%(28/31例)。按缩窄环压迫部位,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分三型:Ⅰ型:心室型(17例);Ⅱ型:血管型(3例);Ⅲ型:弥漫型(11例)。结论:超声分型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患者女,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2个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窦性心律,胸骨左缘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心界无明显扩大。入院后X线胸片:胸廓对称,双肺纹理增多、紊乱。文章对该病例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 TEE)诊断法洛四联症的最佳显示方位和切面。方法:将可视化心脏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确立多平面TEE诊断法洛四联症的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结果:多平面观察肺动脉情况的最佳切面是食管上段0°方位的肺动脉主干和分叉切面;观察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骑跨的最佳显示切面是食管中段0°方位五腔心切面;观察右室壁
目的:探索一种应用于HIFU治疗中的US-CT/MRI图像融合定位标记物,增加图像配准的准确性。方法:利用自制定位标记物分别对其进行超声、CT或MRI检查,观察其成像特点,并通过对其的形状、摆放位置、有效期、重复性等指标的筛选确定适合于图像融合的定位标记物。结果:通过US-MRI的图像融合筛选的物质为鱼肝油,通过US-CT融合的物质为回形针。结论:自制"V"形定位标记物中鱼肝油可以作为外部标记物的
目的:通过HIFU术中监控超声影像学变化与相应组织病理学改变相比较,以探索两者变化相关性,以及超声影像监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采用HIFU点照射损伤肝组织。分别通过监控超声影像和组织病理检查测量损伤区范围。数据采用SAS统计软件包处理。比较二者的相关性和差异。结果:声像图中HIFU靶区的形态与肝组织标本上生物学焦域的形态符合较好,监控超声影像采用描绘法测量的损伤范围与大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