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站城一体化"理念的沈阳地铁二期工程沿线优化规划探索

来源 :第5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UIZH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交通的大规模投入使用正引起我国诸多特大城市功能布局与交通体系的结构性转变,引领着新一轮土地开发与发展转型,亦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砝码.针对"站城协同单元",基于轨道交通应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耦合的原则提出控详调整要求,以适应城市发展从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向综合价值增进阶段转变;针对"站点及紧邻地块"制定站点及临近地块开发的设计要求,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塑造更加宜人、高效的城市生活空间。考虑站点周边地块的市场开发潜力,也要考虑公共利益的需求;不能过度商业化导向,也不能仅完成公共交通供给的职能而不考虑激发更大的商业价值。在做地铁线网规划或车辆段选址规划的时候一定要从多角度考虑,从多方利益出发,多部门体制机制的协同以及价值观念的协同远比技术手段的协同更难处理,也更加重要。地铁与沿线用地开发是双向变量,应当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而不单是地铁兼顾土地开发,或者土地开发配合地铁建设。
其他文献
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可谓多中心空间发展理念的理论鼻祖,霍华德主张在城市外围地区培育一定数量的城市副中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疏解城市主中心的人口和发展压力.多中心化
会议
2004年深圳实施全面城市化,但由于经济关系没有理顺,约393平方公里土地仍然由原农村社区实际控制,其中35%规划为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欠账多、落地难,原农
会议
保护与更新改造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升温,国民对业余生活的需求和要求不断增加.承载悠久记忆和浑厚文化的传统古城在迎合当下出游人群的需求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会议
大自然总是呈现给人类智慧难以企及的美,研究这种美,用大量理论和公式予以解释,但其实自然美的形成过程很简单——合理的配置资源,而且无一例外的都是生长过程的沉淀结果(即
会议
"田园城市"派代表,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基于以上复合路径,提出一条贯穿坝区
会议
分析了县城城市空间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2000年以来大多数县城的空间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往往以牺牲空间的品质与特色为代价,常体现出城市功能单一、建筑风貌混杂、街区尺
会议
本文立足建筑遗产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提出评估建筑遗产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型,同时把牛津城堡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建筑遗产可持续发展规划应从经济,环境,社会和管理四个
长期以来,国内主要城市均面临着对外形象难以识别和对内风貌缺少秩序的"千城一面"及"一城千面"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提出,城市风貌特色及空间环境品质进一步受到重
深圳市历经30多年的高速发展,形成"高度建成、高强规划、高密人口"的城市建设状态,规划编制与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图则局部修编、城市更新规划、土地整备规划等"存量型规
"城市开发边界"早期的概念可追溯到2006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提出的"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随着近年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