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ture大厦:印度尼西亚最高塔

来源 :the CTBUH 9th World Congress(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第九届全球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iz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1层的标志大厦将于2020年前在印尼建成。设计师要应对一系列设计上的挑战,包括软土地基条件和高频率的地震活动,通过对目标地块的地震灾害研究、严格的土力学试验和运用最先进的结构分析方法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重点包括:在这座塔楼抗震设计准则中采用了针对目标地块地震灾害性分析的新概念,风险控制MGE。性能化设计采用7套加速记录一系列的时程分析,以评估在不同水平的地震灾害下的建筑物性能。在塔楼筏式基础下设90米有效深度的钻孔桩基,使桩基能穿过坚硬土层达到饱和固结粘土层,以稳定和限制建筑物的沉降。在这个地震频发地带,“核心筒一外伸臂一巨型框架”是最合适的抗侧力体系和重力体系。结构分析表明,该塔楼的设计能满足现有全部设计规范和实施标准。
其他文献
在现今的建筑领域,结构体系高宽比很大的高层建筑变得越来越普遍.防范过度的风致振动是规划这些高细结构时的重中之重,对于一个成功的设计,有必要在早期就考虑采用减振系统.在众多应用于风振控制的附加阻尼设备中,实践证明可调谐液体晃荡阻尼器是最经济有效的减弱风振反应的措施.本文阐述了特殊设计的双向和双层可调谐液体晃荡阻尼器在两栋施工中的高细混凝土塔楼上的应用.可调谐液体晃荡阻尼器的应用中采用独特的数值模拟与
随着全球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压力持续增加,人们渐渐认识到密集的高层建筑开发是建造一个更加可持续性未来的关键工具.本文阐述了城市标志性大厦兴起的驱动力。提出了建筑设计的新模式即协同模式。并从综合式工作场所、正向极化、灵活的系统、效能与效率方面列举探索和发展了支撑协同大厦类型学的关键概念的项目。
计划于2015年完工,平安金融中心将成为世界第二高结构以及中国第一高一成为巨型高层建筑精英团队的一员.当今的超高层建筑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因而为塔楼寻求‘正确’的造型成为项目建筑与结构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环节.本文以平安金融中心与其它建筑为例,对优先建筑造型对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影响一题进行了讨论,诠释了这些过程如何环环相扣从而实现即可持续又高效的设计.通过不同风环境与建筑朝向的电脑仿真模拟以及真实的
本文以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为例,阐述了其设计模式。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设计一个雅致简约外观与简约功能、结构及施工相结合的案例.塔楼共103层,高437.5米,平面呈圆弧三角形.在剖面上,外立面曲线从底层至约三分之一楼高处形成最大外围,然后向上尺寸逐步缩减.下面的69层设计为灵活的办公空间,上面的34层为四季酒店,其中包括在70层拥有挑高中庭的宏伟大堂.这是运用菱形斜交网格结构最高的建筑,骨架式结构的刚度可
为了最大化早期风洞测试的效益,本文作者在他们各自的专业领域,共同开发了让动态风洞试验研讨会得以实现的工具,从而使得建筑空气动力特性和结构特性得以快速优化.这些工具能在几分钟的风洞数据采集时间里,获得丰富且有价值的性能信息.据此对建筑的结构特性以及风洞模型的几何外形作快速修改,使其能在研讨会时立刻进行相应的再测试,使建筑学与建筑空气动力学的交互设计变得现实,有针对性地调整建筑外形以优化建筑结构抗风横
本文提出了一种中国新建高密度垂直城市的设计方案,在这座垂直城市中,将有10X名居民共享同一个生活和工作环境.建成面积达1.3平方公里.该城的设计理念是在一个井然有序的自然环境中提供一个可以高度步行的空间,既让中国的年轻人士负担得起,又适合几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项目在直饮水、电子城需求以及垃圾填埋场的废品分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成效.城市化区域包含超过30%的绿地,提供了教育和医护设施.在发挥
本文主要讨论风和其它气候因素对部分亚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超高层建筑的空气动力外形对于避免过大的风荷载和风致振动至关重要,因而对减少结构体系造价和建筑碳排放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效率还可以通过附加的阻尼系统消能得到提高.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考虑气候因素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是超过300米高度的历史气候资料事实上非常有限.近期发展起来的区域大气建模软件对此提供了有希望的解决途径,该方法结合了大量来
近二十年来,在紧急状况下将高层建筑若干楼层内人员集中疏散到避难层的方法,已逐渐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设计概念.本文阐述了建筑界所普遍认知的高层建筑疏散特点。介绍了世界各地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方法,包括:集中式方法、分散式方法。从生命安全、成本效率方面分析了设计中的问题与挑战。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利用大部分楼层(如果不能利用全部楼层的话)作为避难空间、避难层平时可以考虑日常使用、建筑之间如有天桥连
由于环境、舒适性、成本和复杂性等一些很实际的问题,办公塔楼中自然通风的应用遇到了层层阻碍和质疑.但是,对人员舒适性的需求引发了对这个话题的再思考并开发了一些创新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结合了太阳能辅助的烟囱效应和智能幕墙结构的自然通风技术.进而介绍了自然通风技术建筑设计的五步方法:第一步通过烟囱效应方程初步计算竖井的尺寸和开口大小。第二步计算双层皮幕培可开启面积。第三步建立结合了空气流动网络的动态热模
风舒适性在城市规划中受到重视,特别是高层建筑群集的区域.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方式被广大研究者用来演算城区的风环境,因为相比风洞试验的方式,它具有很多的优势.为了通过(CFD)获取更为精确和可靠的模拟结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研发了一系列最佳的实用指导策略BPG.本文运用CFD软件研究分析了一栋座落在天津的高层建筑项目.中性平衡大气边界层ABL在模拟的过程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最近有学者提出了一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