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跨越历史--石筱山伤科学术经验与继承创新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tb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骨伤科疾病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石筱山先生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临床经验,石先生提炼出“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等较系统的学术思想,总结治伤手法“拔伸捺正、拽捏端提、按揉摇转”的十二字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受到病家普遍欢迎。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刀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有根性坐骨神经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同时给予患侧坐骨神经针刀触激术治疗.选择同期常规治疗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与主诉、工
本文以脊髓损伤为研究对象,将虎杖苷应用到脊髓损伤的治疗中,结果发现虎杖苷通过调控Nrf2/ARE通路拮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显著提高了细胞的生存环境,阻止了细胞的凋亡。
目的:观察和营逐痰固本汤治疗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和营逐痰固本汤口服,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下蹲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下楼梯功能评分(KSS)及膝关节疾患评分(Lysholm)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VAS、KSS、Lyshol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
目的:观察植骨术配合针刺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髂骨植术配合针刺骨折局部阿是穴及辩证配穴,疗程2~3周.结果:临床愈合:28例,占65%;显效:10例,占23.3%;有效:4例,占9.3%;无效:1例,占2.3%;结论:植骨术配合针刺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坐位抗阻后伸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4年5月12日至2016年5月12日收治的的1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实验组采用坐位抗阻后伸牵引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中立位0度牵引治疗,将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症状积分及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种牵引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抗阻后伸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有效率优于中立位0度牵引,P<0
目的:探讨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失血情况,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科住院行半髋关节置换的1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对患者年龄、术前及术后血常规、术中及术后失血、并发疾病等进行分析.结果:(1)135例患者术后3d平均血红蛋白97.8g/L,较术前下降23.1g/L,术后贫血发生率86.67%;平均总失血885.2ml,术中平均失血156.6ml,
目的:基于膝骨关节炎大鼠冷缩足潜伏期和冷刺激敏感通道蛋白TRPA1和TRPM8在患膝滑膜组织的表达变化,阐述膝骨关节炎虚寒冷痛的形成原理.方法:健康4月龄SD雄性大鼠45只,体重440-470g,随机分成模型组(仅造模,无药物干预)、模型-拮抗剂干预组(造模2周后应用TRPA1、TRPM8拮抗剂干预的大鼠);空白组(正常健康大鼠,无药物干预).分别于造模前3d、造模后2、4、6、8周,在三组中随机
目的:应用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观察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对不同中医证型颈性眩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在颈性眩晕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正常对照组30例健康受试者以及颈性眩晕组120例患者辨证分型后进行常规和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多重比较则使用LSD检验和SNK检验,统计分析各数据集的差异.结果:1.不同中医证型颈性眩晕
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李飞跃老师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时常常运用风药,李师认为风药的功用远不限于治风或解表,其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与利水药、活血药、祛风湿药、化痰药配伍,临床疗效显著.
总结李士懋教授运用发汗法治疗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的治疗经验.李士懋教授强调平脉辨证,创新性的提出"汗法"用于里证一寒凝证;发汗散寒,解凝止痉,使筋脉气血通畅,寒凝证自当解除,并遣制了专用方剂"寒痉汤"及发汗法的系列方剂.在骨科广泛应用于寒凝证型膝痹病等骨科疾病同样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