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开窗法治疗腰椎软骨板破裂症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b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又能充分暴露,彻底减压,采用双侧椎板开窗,扩大侧隐窝治疗腰椎软骨板破裂症12例。硬膜外麻醉,俯卧位,以病变间隙为中心做4~6cm后正中切口,切开棘上韧带附着缘,自骨膜下剥离椎旁肌,暴露棘突、椎旁和关节突,观察椎板形态,根据椎板类型,骨刀倒U型或倒V型椎板截骨窗,暴露下位脊椎的上关节突和黄韧带,切除黄韧带,枪状咬骨钳咬除下位脊椎的4~8mm近中央部椎板,切除下位脊椎的上关节突内侧1/4,去除侧隐窝后壁,将衬于冠状部深面的黄韧带、关节囊及部分骨质去除,使神经根据后壁充分宽敞,分离神经根后,将其向内侧牵拉,暴露椎间盘及突出物。
其他文献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骨感染常常伴有严重的骨质破坏和骨不连,造成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成骨细胞(OB)及破骨细胞(OC)是参与骨重建的主要细胞,二者共同调节使骨组织保持动态平衡。过往研究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多种方式感染成骨细胞,抑制成骨过程,是骨感染导致骨不连的重要原因。
目的 分析我院骨科住院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原因,并制订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骨科老年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风险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目的: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TD)又称椎间孔镜,是目前最流行的脊柱微创手术之一。然而传统的进针点选择旁开中线法主观性较强,严重依赖于术者对患者高矮、胖瘦、性别的大致判断。另一方面,传统的手动盲穿方法 严重依赖于术者的手感和经验,不利于初学者对该项技术的掌握。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修复第1跖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创伤性第1跖骨长段缺损的3例患者,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其中:第1跖骨缺损长度约7cm-9cm,创面大小约10-13cm*6-8cm,在急诊清创、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切取相应大小的以腓动脉供血的腓骨皮瓣移植修复第1跖骨缺损(切取的腓骨稍长于跖骨缺损长度0.5cm,皮瓣较皮肤缺损大1-2cm
目的 通过分析手术治疗颈椎化脓性感染的护理观察及对策,共同探讨该种疾病的治疗,转归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科室4例颈椎化脓性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9-75岁,入院前病史3~6周,主要为颈部疼痛,其中3例患者穿刺液菌培养获得阳性结果.其中绿脓杆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4例均行手术彻底清创一期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
目的 探讨改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the modified posterior closing wedge osteotomy,the modified 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目的 通过具有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给予施行手术,术中给予采取不同的植骨重建方法,术后对其结果对比分析,筛选出疗效确切的植骨方法 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90例具有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纳入标准。
目的:探索一种改良的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自体股薄肌肌腱作为重建喙锁韧带的材料,将肌腱环绕穿过喙突基底及锁骨上2个骨隧道后两端缝合固定,实现喙锁韧带的功能重建。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肱骨小头与滑车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共纳入桡骨小头和/或合并滑车而不累及内外侧柱骨折患者23例,其中男6例,女17例;年龄27~81岁,平均49.5岁.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的护理技术及护理效果。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该手术病例较少,手术风险大,且对显微外科的技术要求高,护理技术的专业性强,有关此类手术的护理报道并不多见。通过总结多年来有关此手术后病人的护理,与大家共同学习与交流,以便于进一步提高对此类病例的护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