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新型装配式集装箱建筑的几点思考从“集装箱改造热”现象谈起

来源 :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配式集装箱建筑具备工业化生产、材料使用可循环、施工周期短、建造过程可逆等诸多应用优势,且其成本造价低,适用范围广,它不仅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建筑新型技术,更是一种崭新建筑类型.本文在比较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剖析国内该领域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发展趋势,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裂陷盆地中断裂普遍较发育,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提高,非常规油气勘探中断裂和裂缝作用尤其显著,然而由于地震分辨率限制以及断层解释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存在以下几大难点:(1)亚地震(地震分辨率之下)断层的预测?(2)由于地震分辨率限制,断层平面和剖面组合方式的不确定性?
目前在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发现了较大规模的天然气藏,且气藏分布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断层的展布,故本文对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断层带内部结构与断层封闭性进行了系统解剖。研究发现,作为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集体的两种主要岩类——凝灰岩与流纹岩,其断层带均不同程度地发育破碎带与断层核,破碎带发育在断层两侧,以大量网状裂缝形式出现,断层核以滑动面为标志,滑动面两侧发育强烈破碎区,内部发育大量的无内
鉴于美国页岩气的巨大成功,我国正大力发展页岩气的探勘开发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生界目前虽未开采出页岩气,但该区已发现2个中型和4个小型中生界油气田,并且页岩层段发育,具有良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的地质背景。由于该地区勘探程度较低,相关数据资料较少,本次仅从页岩的埋深、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这三个指标与国外的页岩气进行对比,对该区进行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为了做好Z区长8超低渗储层压裂及开发方案设计,需要较为精确地获取研究区地应力相关数据。为此,本文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首先梳理了地应力的影响因素及一般测量方法,其次归纳总结了基于测井信息的地应力预测方法,然后结合研究区资料开展了长8储层地应力剖面的建立及地应力平面分布特征研究。
页岩气被定义为主体保存在高碳泥页岩中或暗色泥页岩,主要以游离或吸附的方式储存于泥页岩、粉砂质岩类夹层、高碳泥岩、泥岩中的一种特殊的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本身具有无气水界面、低孔、低渗、特低渗、大面积连续,自生自储成藏等特征。页岩气成藏机理兼具煤层吸附气和常规圈闭气藏特征,它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类型,与常规天然气相比,其生成、运移、赋存、聚集、保存等过程以及成藏机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点。
文中致密油为致密砂岩油的简称,其储层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2mD.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致密油最典型的盆地,致密油主体分布于三叠系延长组长4+5~长10储层中,并以勘探开发程度最高的长6致密油最为典型.近年来,随着延长组深水细粒沉积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发现在长7深水环境中发育规模的重力流砂体,同时在传统上认为主要以生油为主的长7油层组中石油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发现的致密油初步在区域上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局面,显示
第三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双台子构造带等构造的致密砂岩中,已发现工业气流,深层致密砂岩气勘探潜力相当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机理和油气聚集规律尚未认识清楚,孔隙度演化史的研究是该区致密气藏机理和油气勘探的关键。有关致密砂岩气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冲断带深层相继获得重要油气发现,应是未来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但是,冲断带深层致密储层的低孔渗及非均质特征决定了其油气成藏的复杂性及含气性的差异。本次研究通过大量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及实例解剖数据的综合分析,提出渗透率差异是导致低孔渗储层天然气充注和聚集差异的根本原因,初步探讨了冲断带深层低孔渗储层油气充注及含气性的主控因素:(1)超压压差充注是低孔渗储层含油气性的必要条件:川西“源储叠置型
西峰-合水地区长73发育一套15-35m厚的油页岩,其上长71和长72为致密油,而其下长81为特低渗岩性油藏,两者储层差异明显,但原因不清.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等手段,对西峰-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与长8超低渗岩性油藏储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8岩性油藏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细砂岩沉积,发育孔隙衬里绿泥石和铁方解石胶结,以残余粒间孔隙为主,具有小孔细喉的孔隙结构特征,平均孔
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颁布以来,江苏地区拿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书的项目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最高级别——三星级的绿色建筑还是凤毛麟角,江宁会展中心项目作为南京地区较早实施的三星级绿色公共建筑,根据江苏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充分结合了南京当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将土壤源+湖水源复合地源热泵系统、雨水回用系统、可调外遮阳笔等技术运用其中;同时还结合在绿色建筑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