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连建化汤治疗婴幼儿脾虚久泻79例疗效观察

来源 :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267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参连建化汤治疗婴幼儿脾虚久泻的疗效。 方法:应用参连建化汤口服治疗婴幼儿脾虚久泻79例,并与对照组52例口服醒脾养儿颗粒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经统计学处理P<0.01。 结论:治疗婴幼儿脾虚久泻口服参连建化汤疗效明显优于醒脾养儿颗粒。
其他文献
儿童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而提出的新概念。现代医学认为,儿童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采取积极的治疗可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本文介绍了在儿童亚健康的研究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进一步促进儿童亚健康研究的深入。
小儿体质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关系密切。体质的特点不仅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同时存在着群体趋同性;小儿共同体质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临床最常见二大小儿个体体质类型,一类是以肺气不足为主,另一类是以脾气不足为主。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内因,只有体质相对虚弱的小儿,卫外不固,抗邪无力,邪气方能乘虚而入,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血溢脉外,从而导致紫癜发生。结合小儿
2007年11月参加在厦门召开的第24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喜获朱锦善老师大作“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现状的反思与前瞻”,本文笔者阅“中西医双重诊断、双重治疗”一节,感触良多。本文详细讨论了小儿咳嗽的中医治疗。
目的:现察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佐以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组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5.65%,对照组为48.89%,治疗组在平喘、肺部音消失时间及减少复发次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明显提
以西医病因为主、中医治则为用:“黄虎功劳”(自订方)直肠给药一釜底抽薪,“大济甘露”(自订方)口服补液—荡涤三焦、疏通水道。西药为辅:“人工冬眠” 控制过高体温,激活自身免疫,“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综合治疗小儿(AURI)304例疗效机理剖析。
甘寒除毒法即甘寒泻火而补元气,扶正以除毒的治疗方法,是对李东垣甘寒泻火法和王孟英清暑益气法的继承和发展。目的:观察甘寒除毒法代表制荆参连正心片治疗儿童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毒伤气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参连正心片30天后,比较治疗前后太息、食欲不振、头痛头晕、五心烦热等症状,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
直立性调节障碍(onhostatic dysregulation)又称起立性调节障碍(简称OD),是儿童期的一种血管运动障碍性疾病,有人认为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在儿科门诊并不少见.因经常晨起头晕,头痛,腹痛,乏力,常致小学生不能按时到校上课.现代医学应用升压药如麻黄碱及植物神经功能调节药物如谷维素或维生素类,效果不好.笔者于2005年4月-2008年1月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儿童直立性调节障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及干扰素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76例患者分为黄芪注射液及干扰素治疗组39例。能量合剂及病毒唑治疗组37例,进行治疗后临床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9.9%,有效率98.1%,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及干扰素能减轻病毒性心肌炎病情,缩短疗程,改善预后。
目的:观察益肺平喘合剂治疗小儿咳喘的疗效。方法:将180例小儿咳喘患儿随机分两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对症处理,观察组90例在对症处理上,采用益肺平喘合剂治疗,对照组未采用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1%和78%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肺平喘合剂治疗小儿咳喘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是治疗小儿咳喘的有
泻止散合疫泻汤集止泻补液抗病毒为一体,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与思密达对比,疗效优于思密达。与ORS液相比纠正改善脱水疗效无明显差异,止腹泻优于ORS液,且安全方便应用,尤其是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平均止泻天数为2.2天,同时各相关症状、体征恢复正常,形成了专病专药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为小儿腹泻病填补了中医药有效治疗方法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