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压条件下社会支持对个体疼痛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hang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是考察不同的社会支持方式对个体疼痛反应的影响。实验使用特定的冷压装置引发疼痛。本实验是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有三种实验条件:实际的社会支持组,社会支持的心理激活组,控制组(单独实验组)。被试为90名西南大学在校健康大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一种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际社会支持组的被试要和自己的一位好朋友一起来实验室做实验,其朋友的任务是在被试进行受冷测试时给予积极的言语鼓励和支持。社会支持的心理激活组被试在接受受冷测试之前需通过标准化问题对其社会支持纽带进行心理激活。控制组被试单独进行受冷测试。实验过程中记录被试的疼痛强度等级评分以及受冷测试坚持的时间。实验结果发现:朋友的实际支持有利于降低被试的疼痛强度,增强其疼痛忍耐力;即使朋友不在身边,只是对其的心理激活也有助于降低被试的疼痛强度,增强其疼痛忍耐力。结论:只是对社会支持关系的心理激活也有助于缓解个体的疼痛。
其他文献
网络围观是指:众多民通过论坛、微博客贴吧等渠道,对热点人物事件或话题进行 网络围观是指:众多民通过论坛、微博客贴吧等渠道,对热点人物事件或话题进行 大量点击、跟帖和评论,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现象。“性”围观事件则是指由网络 围观事件则是指由网络 “性”信息诱发的围观现象。信息诱发的围观现象。网络性围观分为三类:民驱动事件,推手媒体。其代表别陈冠希性丑闻事件,干露浴室门成都车 展事件。利用 google
会议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积极心理学思潮,试图理解人的健康,研究人的美德以及人的积极品质和潜能。积极心理学提倡用心理学目前较为完善和有效的试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积极品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将研究重点放在大学生的积极因素,以积极心理健康观的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从积极层面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通过增强学生积极的力量或积极品质来干预心理或行为问题的集中体现。目的是使大学生用积极心态面对各种心理现象,
情绪调节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品质,它对于运动员保持良好心态,发挥最好水平有着很大影响。已有的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主动地或有意识地情绪调节,近年来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无意识、自动化心理过程。情绪调节是个动态的过程,不便于进行监控和测量,而对情绪调节的态度可以通过认知因素对行为过程进行影响,对情绪调节的态度即情绪调节评价。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研究成为自动化情绪调节研究中的
自我面孔研究中,自我面孔加工显著快于其他面孔的现象被称作自我面孔优势效应.先前研究表明,自我面孔优势的产生源于对自我面孔的加工采用自我参照框架(王凌云,张明,隋洁.自我参照框架决定了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出现,心理学报,2011.05.),本研究分别采用ERPs(实验1)和fMRI(实验2)技术探讨参照框架调控自我面孔优势的神经机制.实验中,被试被要求分别从观察者的角度(自我参照)和被观察的像的角度(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其对社会中每个人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自从Fisk (1991)提出人际关系模型理论以来,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和领域非常广泛,并且得到了相关研究者足够的关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际关系理论进行综述:(1)结构。人际关系模型由权利等级、公共分享、公平匹配和市场价值四种人际关系规范组成,实证研究发现该模型具有普遍适应性,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大学生生涯求助的因素,以期明了大学生需要求助而未求助的原因和机制,促进大学生涯咨询服务的发展。方法:本研究以社会认知理论(SCT)为基础,以两所地方高校589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大学生生涯障碍、社会支持、咨询预期,以及三者对专业生涯求助意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模型。结果: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涯障碍、社会支持、咨询预期对专业生涯求助
目的 了解新训期间野战部队新兵心理弹性及心理健康状况,考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军人心理应激的相互预测作用,为部队新兵的心理选拔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新兵到达某部队开始进行新训前及新训两个月时,采用Connor-Davidson回弹力问卷(CD-RISC)、症状自评量表(SCL-90)、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PANAS
自恋者的攻击行为是自我调节的方式还是冲动的后果?本研究分三个研究考察。研究一采用问卷法探讨自恋人格与冲动特质的关系,结果发现,控制自尊之后,自恋人格与冲动特质显著负相关。研究二和研究三均使用失败-成功反馈范式,分别考察自恋者的攻击是否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以及是否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方式。研究二结果发现,在失败反馈条件下,自恋者在计算任务中进行自我调节,坚持更长的计算时间。研究三则发现:a)当个体的自我
目的:西方已有研究结果显示东亚文化背景下,被试的回避的动机显著高于趋近的动机,即不具有自我增强。本研究对这一结果提出质疑,从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收集材料,考察中国被试占优势的是趋近动机还是回避动机。方法:实验1和实验2分别使用生活事件和电影评论为材料,让被试阅读材料,获得自己的总体印象,然后让被试回忆自己记得的材料,看趋近动机是否显著高于回避动机。实验材料有5类,好的结果出现(趋近),好的结果没有出现
面对道德两难问题时,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做出功利性的选择(牺牲1个人的生命去换取多个人的生命)而在某些情况下则倾向于做出道义性选择。对道德判断中的"道岔困境"进行改编,采用3(感情亲疏程度:高、中、低)×2(社会评价;有、无)被试内设计,以道德判断的双加工理论为依据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感情越疏远,人们越倾向于做出功利性选择;(2)感情亲疏与社会评价交互作用边缘显著,在陌生人和朋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