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来源 :2008年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植物养分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_david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效N、P、K、S、Fe、Zn、B含量低于临界值的样品数占样品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00%、35.5%、65.9%、5.5%、2.6%、87.2%和41.8%,土壤普遍缺乏氮和锌,部分土壤缺磷、钾和硼,有效Ca、Mg、Cu,Mn含量丰富,全部高于临界值,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N、Zn、K、P、B、土壤速效P和K、有效B.Zn和Fe等营养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变异系数超过50%,为中等变异;pH空间变异很小,为弱变异;有机质及有效N、Ca、Mg、Mn、Cu的空间变异性介于两者之间,变异系数为20%-50%.不同营养元素拟合的模型不同,空间变异程度不同.pH,有效N、K、Ca、Fe和B的模型拟合度较好,空间结构较明显,最大相关距离为639-2476 m;土壤活性酸和有效P,有效Mg和S.有效Cu和Mn的模型拟合度相对较低,空间结构较差;土壤有机质和有效Zn的模型拟合度介于两者之间.Kriging插值表明监测村西北部和东北部旱地有机质含量低;西北部旱地有效P含量较高,缺P土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水稻田;村庄中部土壤有效K含量较高,周围的水田和早地缺K状况较为严重.
其他文献
通过在江苏环太湖地区开展的机械化稻麦秸秆还田试验,对秸秆还田后水稻、小麦的产量与土壤碳库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秸秆还田三年,小麦苗期的平均株高、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高5%、16%、13%、16%。水稻、小麦亩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2—54Kg、10-32Kg,增产幅度为2.1%-8.6%、5.1%-13%.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有机质状况,且有机质各组分对秸秆归还的响
在土壤系统研究法测试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氮磷钾平衡施肥田间试验,研究得出前茬作物同为竹篙薯时,在不施石灰时每公顷施N 300 kg、P2O5 480 kg、K2O 570 kg和630 kg时,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好,增施石灰可进一步增产增效;施K2O 570 kg-630 kg是适宜的,但氮、磷肥合理用量还需进一步研究;结合块根测试结果可知竹篙薯需钾最多,氮、磷其次,生产上应当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采用田间原位试验,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高、中、低3个重金属复合污染水平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镉铅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重金属复合污染水平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各形态镉铅的含量均表现为:高污染水平>中等污染水平>低污染水平;土壤各形态镉比例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两者之和占50%以上:土壤铅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占40%以上:土壤Cd的活性大于
本文在双季稻田研究了氮肥用量(0、120、180、240 kg ha-1)对免耕抛裁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40 kg ha-1供氮水平下,免耕抛裁稻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 ha-1,晚稻产量显著下降.水稻一生中氮素的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抽穗至成熟期茎叶氮素的运转牢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免耕抛栽早稻随着施氮量的
在赤红壤发育的旱坡地柑橘(沙糖橘和年橘)园开展不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能显著提高柑桔的产量和食用品质,其中沙搪橘增产率为16.3%-18.4%,年橘增产率为7.8%-16.4%;施用有机肥处理能显著提高柑橘园土壤微生物量.在施用等氮量条件下,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呈递增趋势,说明施用有机肥对柑橘园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有显著的影响.
因为国家标准规定有机-无机复混肥中的微量元素、中量元素和有益元素都不计入养分含量的。企业要添加这些中、微量营养元素就要增加成本,国家还不认可,得不偿失。我们知道,中、微量营养元素对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有它的独到的作用。这些中、微量营养元素的长期缺乏,就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上原因,使得个别企业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与无机复混肥相当,甚至还不如大型企业生产的等养分无机复混肥。本文探讨了生物
在供钾水平较低的赤砂土上,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K、Mg、S配合下不同供肥水平对对花生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钾、镁、硫用量的增加,花生经济产量与生物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每公斤土施K2O0.028g、Mg 0.006g.S 0.021g(相当于施用513mg硫酸钾镁),其产量最高,果仁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较平衡,是较为适宜的施用量;(2)随着钾、镁、硫用量的增加,植株对氮
肥料施用及秸秆归还对农田酸化的影响是农业措施与土壤酸化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轮作土壤酸化速率及其机理的影响.所研究的肥料施用处理包括不施肥(CO)、单施氮肥(CN)、氮肥与水稻秸秆配施(CRN)、单施有机肥(MO)、氮肥与有机肥配施(MN)以及氮肥与有机肥及水稻秸秆配施(MRN)6个处理,始于1980年,一直实行水旱轮作.研究不同施肥
采用盆栽试验和网箱试验,研究了3种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缓释肥(CRF1)、包膜尿素复混肥(CRF3)比同等养分的专用肥分次施用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含量,移栽30 d以后平均含量分别高出12.O%和147.9%;明显促进根系生长,根系数量大、分布深广、活力增强:灌浆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9.5%和15.5%,可溶性蛋白提高89.7%和108.0%,CAT酶活性
对湖北省105个杨树主产区0-25cm的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66.7%杨树林土壤pH值适合杨树生长,全省有33.3%的杨树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速效氮、磷、钾缺乏比例分别为49.5%、41.9%和18.1%;中量元素有效钙含量丰富,镁和硫的缺乏比例分别为17.1%和12.4%:全省分别有44.8%、45.7%、和33.3%的杨树林土壤缺乏有效铁、铜、锌,但88.6%的杨树林土壤有效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