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女子运动员在完成同样的制动减速、改变运动方向、侧切或是落地等动作时,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是男子运动员的4-6倍。女子运动员并没有像男子运动员那样在青春发育的"神经肌肉突增期"获得力量和动作控制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且这些内在的危险因素可能会贯穿整个青春期直至进入成年。个体因力量、协调和控制能力发展不足或不平衡所引起的下肢肢体间的不对称性是膝关节损伤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女子运动员因神经肌肉的失衡发展使得这种不对性更为突出。神经肌肉功能及其控制能力的发展水平与膝关节损伤的关系使得神经肌肉训练的应用和推广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肌肉力量及募集水平、姿势控制和本体感觉对于个体神经肌肉的整体发展水平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膝关节损伤预防策略中需要改善和提高的方面。神经肌肉训练策略中应包括降低下肢负荷或压力以及提高与运动表现有关的技术、力量、动态平衡和灵敏性等方面的练习。尽管众多研究已经证实了神经肌肉训练在提高运动表现和降低损伤风险方面的良好应用效果,但其对生物力学和神经肌肉动作特征的影响还没有得到较为全面的评估,尤其是针对女子运动员下肢肢体间不对称性的报告鲜见。因此,本研究以6周的神经肌肉训练为干预手段,以检验其对女子运动员下肢力量和运动表现不对性的影响。研究方法:(1)实验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20名女子排球运动员按照随机抽签的原则进入实验组(EG)和对照组(CG),干预开始前1周完成相关测试,干预时间为6周,干预结束后1周进行后测。每周共5次训练课,每次训练课总时间为120min。实验组在训练课的准备部分进行神经肌肉训练干预,每周4次(周一/二/四/五),每次干预时间为40min,对照组则按照日常训练安排进行,正式训练部分和结束部分两组统一进行训练。实验组的练习方案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训练情况进行改编,共分为3个进阶阶段,每个阶段持续2周。除了必要的热身外,根据训练课安排相应的练习模块,周一包括速度灵敏性和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模块,周二包括下肢力量和平衡稳定练习模块,周四包括速度灵敏性和下肢力量练习模块,周五包括平衡稳定性和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模块。(2)测试法:对20名受试者进行实验前、后测试,具体测试项目为:团身跳测试、下肢肌肉力量测试、四种单腿跳跃测试,计算肢体对称指数(LSI)。(3)数理统计法:通过SPSS 22.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运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后各测试指标的变化,显著性水平取P≤0.05,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研究结果:(1)等速肌力测试:膝关节测试速度为60°/s时,干预结束后实验组膝关节屈肌优势侧的相对力矩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测试速度为180°/s时,干预结束后实验组膝关节双侧屈肌的相对力矩峰值以及L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伸肌肌群测试中实验组肢体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膝关节双侧的屈/伸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等速肌力测试:髋关节测试速度为60°/s时,干预结束后实验组髋关节屈、伸肌肌群测试中的L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展肌群测试中双侧的相对力矩峰值和肢体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旋肌群测试中双侧的相对力矩峰值和肢体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髋关节双侧的外旋/内旋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测试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测试速度为180°/s时,干预结束后实验组髋关节屈、伸肌肌群测试中非优势侧的相对力矩峰值和肢体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展肌群测试中双侧的相对力矩峰值和L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收肌群测试中非优势侧的相对力矩峰值和肢体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双侧的外展/内收比值和肢体对称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旋肌群非优势侧相对力矩峰值和肢体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测试指标无显著性差异。(3)四种单腿跳跃测试干预结束后,单脚跳跃中实验组双侧成绩和肢体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米定时跳跃测试中实验组非优势侧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侧腿三次跳跃测试中实验组非优势侧成绩和肢体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三次交叉跳跃测试中实验组双侧成绩和肢体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测试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神经肌肉训练能有效提高女子运动员的神经肌肉功能及其控制能力,改善下肢力量和运动表现的不对称性。建议在今后的训练实践中,根据女子运动员的运动专项并结合有效的损伤风险筛查方法以确定其主要的风险因素,合理的安排神经肌肉训练,使其更好的发挥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运动表现的训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