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文化的意义

来源 :“丝路文明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1a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笔者向大会提交了《论唐宋时期敦煌文化的大众化特征》一文,就唐宋时期的敦煌文化的大众化特征及其意义进行了论述,其中对于唐宋时期敦煌大众文化的意义,仅作了简单的叙述,并未作进一步探讨.会议之后,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并未停滞,今借"丝路文明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之际,将自己的思考做进一步申论,提出唐宋敦煌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直指民生,这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地区长期相对稳定的文化原因。唐宋时期敦煌大众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特征,使敦煌文化超越地域限制而具有世界意义,这正是敦煌文化在独特之处。唐宋时期敦煌大众文化映衬出唐宋时期中国文化的辉煌。敦煌文化见证了丝绸之路阻断情况下的中西文化交流。要理性认识敦煌文化的地位。
其他文献
所谓降温母粒,是可使聚丙烯分子量降低的功能母粒.一般可降低聚丙烯的纺丝温度30~50℃,由此改善纺丝工艺.降温母粒过去主要用于聚丙烯纺丝,因当时使用的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较
纺熔企业在当前市场需求低迷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寻求转型突破,将是放在每一个行业人面前的重要而必须解决的问题。纺熔产品的未来更广泛的应用就是依据不同的领域、不同功能需要
自从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个概念之后,中古时代,由中国经由中亚通向欧洲的这条东西交通路线,便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以致后世让天下人耳熟能详.
古代写本在成卷或成册放置时若沾染水渍或破损,往往会在卷轴装的多层或册叶装的多叶纸张上留下形状相似、重复出现的污渍或残痕.写本撕裂散逸后,这些规律性的污损就如同独特
粟特人是中古时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在汉文史书中,除了粟特之外,更多的是以昭武九姓为名.从东汉时起,这些中亚地区的粟特人逐渐东来入华,尤其在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了高
本文则聚焦在唐代丝绸之路中国段语言与文字这两种沟通与传播的媒介,在文化传布上的差异性、局限性与制约性;并关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区域展现在接受与发展所产生的歧异
本文着力于推定八世纪东亚世界中通用的、先于砂金存在的货币形态。并从隋唐使“买求书籍”,《白氏文集》的买卖,张蔫和“金贝”,新罗的“买书银”,陆奥黄金的幻想,黄金来自他国,产
本文共列举了来自日本杏雨书屋、天津图书馆、北京大学、台湾中央图书馆、敦煌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浙江图书馆、天津艺术博物馆8家收藏机构的16号、共14组写卷的缀合。这14
1985年8月,笔者第一次踏上丝绸之路,从西安到兰州,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在当时技术部李现老师的帮助下,结识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吴扔骧老师,对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的
通过分析敦煌本《大部禁方》以及与传世文献、日本藏《龙树五明论》等文献的比较研究,笔者探讨了唐中期以后的各种宗教仪礼的融合,揭示了密教仪轨一层一层浸润至中土社会各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