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和越南北部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噪声层析成像研究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和越南北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被小江断裂带、红河断裂带分成了川滇块体,印支地块、华南地块三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研究该区域的速度结构对于理解青藏高原低速物质的运移和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的形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和云南)已经展开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地震、衰减、电导率)成像研究工作.地壳内低速和高导物质的三维形态有了较好的刻画,其中有一条低速物质的通道可能跨过了红河断裂带.本研究将研究区域扩展到了越南北部地区,从而可以更加完整地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低速物质通道,帮助更好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物质运移模型.
其他文献
随着多接收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MC-ICP-MS)的推广,同位素双稀释剂法(double spike)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关键技术.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校正含有4个或4个以上同位素的元素在样品分离与纯化和质谱测定过程中因空间电荷等效应引起的同位素分馏效应。目前,双稀释剂法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较为成熟,在国际上已形成三种主流的算法,可将其归纳为Siebert模
基于传统B-G理论无法解释致密油岩石中观测到的纵波频散数据,采用亚微观双重孔隙结构的泥质喷射流模型给出的理论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规律基本一致,波激励下诱发的孔隙泥质内部的微孔隙与粒间孔之间的喷射流机制造成了超声波频段下岩石骨架的硬化,从而提高了饱和液体情况下岩石中的纵波速度。本文研究还为估算非松弛条件下含两种不相混溶液体的致密岩石纵波速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我国致密油气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致密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不同于常规油气资源.传统的地球物理理论与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致密油气资源,因此需要建立新理论与新方法,其中建立能够准确描述致密储层中波传播规律的数学物理模型有重要的意义.将粘弹性的骨架看作是标准线性体,用标准线性体的复弹性模量代替Biot本构关系中的弹性模量,再结合之前所述非线性的耗散函数即可得到最终的模型。除了建立基于粘弹性与非达西
致密砂岩气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目前全球有70多个盆地已发现或推测发育致密砂岩气,资源量约为209.6×1012m3,主要分布于北美、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EIA,2012).中国近年来随着大型压裂改造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应用,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本次研究基于石油地质学、物理化学和传质学等理论,再综合考虑天然气在生成之后所要经历的水溶、吸附、渗流和扩散的全部过程的基础上,建
近年来,在橡胶胶乳中或在干胶胶机械混炼过程中加入经有机改性的层状硅酸盐类填料蒙脱土,同时加入适当的单体并使之原位聚合,同时实现对橡胶的接枝和层状无机物的插层.这种接枝插层法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与一般的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相比,可产生更显著的补强和改性效果.本文综述近年作者在这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扩边勘探的深入,在靖西地区奥陶系中组合(马家沟组马五5-马五10亚段)白云岩储层中发现了多个含气区,但各含气区天然气的富集程度差异明显.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靖西地区天然气大部分来自于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煤型气,局部混有一定量奥陶系烃源岩生成的油型气.
本工作合成了碱溶性(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PMMA/EA/MAA)三元无规共聚物,研究了pH值、浓度、链转移剂用量、甲基丙烯酸用量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
三元乙丙橡胶(EPDM)是一种低不饱和橡胶,具有耐臭氧和耐天候老化的优点,宜采用过氧化物体系硫化.本工作主要探讨了GMA对EPDM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硫化特性和硫化胶的力学性能以及交联密度的影响.
本文制备了一系列基于氢键组装的多层薄膜,并探讨了通过调节构筑基元浓度、分子量、组成等因素来调控膜结构的规律.
本文将大分子自组装引入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SBT)和二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乙烯基吡啶(SV)的共混体系中.当三嵌段共聚物SBT和二嵌段共聚物SV共混时,由于不同链段间的相互排斥无法得到均一的共混相.通过对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的功能化,将质子给体聚甲基丙烯酸(A)引入SBT中.通过控制水解反应的程度,得到了一系列含有不同数量质子给体的三嵌段共聚物SB(Tm/An).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