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LUSD-urban模型和InVEST模型的北京地区城市扩展过程对区域碳储量可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angw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碳储量是区域生态系统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碳蓄积量,是评估区域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和供给服务的重要指标.城市扩展过程通过移除地表植被和增加不透水层面积,造成了区域碳储量的显著减少,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目前,评估未来城市扩展过程对区域碳储量可能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为此,本文基于区域城市扩展情景模拟(LUSD-urban)模型和InVEST模型,发展了一个新的碳储量评估耦合模型.该耦合模型基于LUSD-urban模型的城市扩展过程模拟能力和InVEST模型的碳储量评估能力,能够快速、简便地评估未来城市扩展过程对区域碳储量的可能影响.通过对该耦合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我们发现其模拟精度达88.84%.利用该模型,我们模拟了北京地区2011-2030年的城市扩展过程,并评估了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2011-2030年,北京地区城市用地面积将继续增加,中心城区在现有趋势下将继续沿城市边缘以"摊大饼"的形式向外扩展.城市扩展过程将导致区域碳储量减少6.59Tg.其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了5.48Tg,占区域碳储量减少总量的83.16%.城市用地占用耕地,造成区域碳储量减少4.20Tg,是区域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中心城区五环到六环之间是未来碳损失的热点区域.该区域碳储量减少了3.52Tg,占区域碳储量减少总量的53.41%.我们发展的耦合模型为快速、直观和有效评估未来城市扩展过程对区域碳储量的可能影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对城市生态学和景观可持续性科学领域的碳平衡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北京未来城市扩展过程将成为影响区域碳储量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应保护优质耕地,抑制快速的城市扩展.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未来城市扩展过程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的可能影响,对低碳城市发展、城市空间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政府打击工程款恶意拖欠力度的加大,我国法律体系、信用体系的完善,工程款显性拖欠逐渐让位于隐性拖欠;在发达国家,付款方也常借助于工程纠纷的形式来合法地拖延付款。工程款纠纷的争端解决机制在这种背景下对保护工程款就具有重要的作用。争端解决机制一方面必须考虑到建筑业的行业特点,并考虑到纠纷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还应当及时、省时、省钱、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尽量不破坏纠纷双方合作关系的特点。分析比较了当前国际上
职业继续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被培训者主体地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强化,更重视培训者自身专业性技术、发展能力的培养。因此,工程咨询专业人士继续教育应以专业人士的个人能力改善为中心,围绕个人能力发展计划展开。探讨了以个人能力发展计划(PDP)为核心的工程咨询专业人士职业继续教育的四阶段培训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四阶段培训框架。
以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为背景,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视为一个系统工程,运用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针对中国城市大规模建设中存在的土地浪费、环境污染、重复投资、建设趋同等问题,探讨如何利用南京本身丰富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结合现代城市规划方法及新兴的城市宣传媒介技术,推动南京城市建设。形成一条具备自身鲜明特色的、环境友好型的、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提升南京的城市品位与生活质量的同时带动经济的良性
高房价导致高地价还是高地价导致高房价,这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热议的一个话题。从供求关系分析入手,解释了我国房价牵引地价,地价推高房价的现象,并揭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特殊的市场结构,提出政府是改革这一市场结构的唯一责任人。
在建设“海西”经济区和“大三通”的新形势下,海西经济区的投资建设必将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大陆建筑企业进入台湾行政区的建筑市场迎来了新的契机,并有着广泛的前景。因此,研究大陆和台湾行政区之间的建筑法律差异显得重要而迫切。首先从法律体系上分析两个体系之间的本质不同,得出台湾法律属于宝塔型法律体系,而中国大陆属于梯形体系的重要结论。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建筑法》、《招投标法》和《城乡规划法》与《台湾建筑法
大型工程既具有“显性”复杂性又具有系统复杂性。大型工程的“显性”复杂性主要指工程主体、工程客体、工程环境、工程过程等工程要素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特性。以工程要素的复杂特性为基础,运用理性维对工程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大型工程具有非线性、自组织性、涌现性、初始条件敏感性(即路径依赖性)等系统复杂性。大型工程的系统复杂性导致了其管理复杂性。针对管理复杂性,提出管理方法的研究方向。
本文采用DEA模型,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下,对2000~2012年江苏工业能源利用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度,并从能源消费结构、大中型企业集中率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分析了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江苏工业节能的内外部环境,然后采用基于战略管理决策的GE矩阵分析法,尝试从理论上探讨江苏工业分类节能战略的体系构建,为江苏工业产业及企业的分类节能战略提供借
土地沙化已成为危害我国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北方防沙带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呈长带状横跨干旱少雨的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河北等多个省级行政区,是关乎我国大面积区域沙尘暴、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关键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研究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摸清其宏观生态状况和景观格局的变化方向,可以揭示城镇建设、农业开发和生态建设等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虽然以往有学者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相关.1995年"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领域计划"(IHDP)联合提出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计划,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量学者致力于研究不同尺度的LUCC过程、驱动机制以及环境效应,主要从LUCC理论体系构建、土地覆被数据的获取、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稳步迈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发展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2.14%.作为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载体,城市用地面积也在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转向以城市为主导,以建设用地转换为核心的城市扩张策略以来,城市用地呈现非线性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开发区、高新区、会展中心等产业集聚区的出现,居民对公园、广场、生态旅游等城市空间多样化需求的增加,以及开发区热、广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