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合透镜中心误差基准轴确定及标注方法探讨

来源 :2003年十一省(市)光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透镜中心误差要求实质意义的基础上,对胶合透镜在镜座中不同的安装定位方式和中心误差基准轴的确定进行了阐述,同时根据胶合透镜的工艺方法尤其是胶合定心方式,提出了胶合透镜各组成镜片中心误差基准轴的确定和标注方法,并对GB7242-87提出了一些看法.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一种镀液流动和控制反应温度结合的化学镀方法,实现φ3×3000mm的长铝管内孔均匀镀镍.研究了镀液流速对镍镀层厚度、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速为160~990ml·h-1
本文研究和讨论了不同制备方法对Fe-2Cu-2Ni-1Mo-1C温压粉末形貌及其流动性和松装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方法的粉末在形貌上有很大差异,在室温与130℃均有良好的松装
一个新的制备纳米铈锆复合氧化物的方法:将草酸铈和氧氯化锆为原料按需要的比例混和,然后添加适量的肼(或肼化合物)搅匀,最后经500~550℃热分解此含肼前驱物,可制得热稳定性好
本文采用溶液还原法,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镍粉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得Ni粉纯净,晶粒尺寸约13nm;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Ni粉
会议
本文主要对功能芯片系统的研究进行了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人类基因组工程大幅度提前完成给们的启示,接着简介了功能芯片系统大体包含的内容,最后介绍了该研究的详细内容。
本文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确定环糊精和对映体包结过程,进而采用分子力学计算结合能,通过计算机化的分子模型技术从微观角度观察环糊精与对映体的包结作用机制,研究手性识别机理,并用
微流控芯片因其具有网络式通道,体积小、可操控性强、管道细、稀释倍数小等优点,特别适合单细胞的操纵及胞内组分的分离检测。本文研究了如何在微流控芯片上利用液压和和夹流技
微流控分析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种微分离分析方法.为了克服目前无机基质芯片制备工艺复杂和高分子基质芯片散热性能差、电渗流小等缺陷,本文发展一种硅橡胶(PDMS)-玻璃复合
为了深入探讨四氢巴马亭对映体的体内代谢过程和立体选择性差异,本文选择羧甲基-γ-环糊精(CM-γ-CD)作为手性拆分剂首次实现了四氢巴马亭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并在建立体
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人的治疗尚停留在注射阶段,为了扩大胰岛素的应用范围,口服型胰岛素的研制一直是广大药学家和医疗工作者关注的对象.口服型胰岛素开发的关键主要是如何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