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渡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chengi chengi)隶属于鲤科、裂腹鱼亚科、裸裂尻鱼属,为喜冷水性鱼类,以藻类或水生昆虫为食物,生长速度缓慢,分布于大渡河的中、上游,在青海省的久治、班玛县以及四川阿坝州分布较广泛,是分布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其野生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开展大渡裸裂尻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研究,将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必要的遗传背景资料。裂腹鱼亚科为多倍体类群,核型分析显示有四倍体,六倍体及八倍体,但没有报道从微卫星方面分析该亚科的倍性。微卫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遗传标记之一,己被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本研究运用富集法构建了大渡裸裂尻四碱基(GATA)重复的微卫星富集文库,并从富集文库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结果表明,阳性克隆率为36.5%左右,在所获得的微卫星中,完全型微卫星序列约占40%,不完全型和复合型占60%。我们从构建的四碱基重复文库中分离到了11个多态性高的微卫星位点,这些位点显示出了大渡裸裂尻为四倍体。多态性检测表明这些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的变化范围为12-20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824-0.948,观察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变化范围是0.375-0.739,在染色体随机分离的情况下,期望杂合度的变化范围为0.835-0.940;在染色单体随机分离的情况下,期望杂合度的变化范围为0.779-0.877。这些位点可以用于大渡裸裂尻的遗传多样性评估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