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与纠纷解决机制--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为视角

来源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时期城市的社会稳定需要多渠道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现行信访制度应当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整合信访资源、健全诉求表达机制等方面入手,改进信访工作机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成为确保城市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其他文献
目前上海外来人口二代犯罪呈上升趋势,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上海市民的安全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作者走访了上海市少年管教所、民工小学等机构,与众多外来人口二代进行了"面对面"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犯罪原因、就学情况、工作情况等,掌握了大量实证资料,在此资料基础上,对外来人口二代犯罪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寻求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预防外来人口二代犯罪,从而有助于提升上海的市民安全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中国现阶段及将来很长一个时期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与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状况是社会冲突的发生或激化,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以诉讼为解决利益冲突的主要手段的,但随着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单一的冲突解决模式不能再适应新的需要。同时,随着国家法制的完善及社会主体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相应地,冲突解决机制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本文重点论述ADR方式的相关理论与实务的问题,从中
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城市和谐的基本要求。构建和谐城市必须注重实现公平正义。政府作为城市公益的代表,作为"公益人"、"仲裁人",要保证法律、制度和规则的公正,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公正良好的秩序。政府保障和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平等的城市权利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行,发挥公正制度的激励和调节作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城市进步。政府必须以实现城市
平安城市建设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关注较多的问题,然而,平安城市只有具备法治精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安城市,即法治精神是平安城市所具有的基本的精神实质,该精神实质所具备的合理内涵是法律之治,而这样的法律之治贯穿于平安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平安城市及其建设的核心测量和评定指标。法治精神本身是由一定的技术参数构成的,这些技术参数包括:诸权运行的合法化标准;城市区域立法与上位法衔接的合理性标准;市民维权法
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管理和功能完善的主要载体。城市社区安全保障不仅是城市发展和稳定的前提,而且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反映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程度和整个社会的和谐文明程度,所以,社区安全保障对城市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城市管理及建设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纠纷和问题,
电力通信电缆电线被盗割,严重影响网络畅通,危害公共安全,影响大众沟通和社会经济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该类案件屡禁不止,各方均在寻找对策,人防、物防、技防多管齐下。公安机关在对废旧金属收购行业的管理中,面临"许可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新挑战就在眼前。正在运行的电信电缆防盗报警系统,实战效果如何,客观现实中寻觅答案。
伴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领域立法越来越为人所重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法制保障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由于社会领域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尚不充分,探讨之必要尤为迫切。本文欲采用"管中窥豹"式的考察路径,撷取在诸多社会管理问题中有一定代表性的养犬问题为切入点,并结合相关领域的立法实践,就社会管理立法中的难点及对策,谈点管见,就教于方家。
在城市文明中,城市安全居于基础地位。本文以重庆城市综合执法改革实践为切入点,论析在法治视野下加强城市安全与推进综合执法改革的关系,提出从预防和治理城市安全问题的目标考量,应切实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提高政府的威信,促进政府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信息公开,并强化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城市的公共安全服务功能得到实现,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劳资矛盾进一步加剧,劳动关系不和谐已成企业上要矛盾,劳动争议案件激增。上海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以劳动争议为例,2006年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收到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28689件,涉及劳动者人数39281人,争议人数与2005年相比增长31%。因此,尽快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上海城市安全建设,推动上海经济的发展,为上海构建安全与和谐法制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城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劳动用工中的违法犯罪的行为可以分为违法犯罪类型、单纯违法类型和模糊行为类型;劳动刑法应当以保障底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重心,严厉惩治严重的劳动侵权犯罪;同时关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适度平衡;惩治和预防劳动用工违法犯罪,应当构建和完善劳动刑事处罚机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机制、劳动法律体系衔接机制、司法协调救济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