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罗布麻总黄酮抗EA.hy926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暨第七次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e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iTRAQ(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罗布麻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Folium Apocyni Venet,TFF)作用前后EA.hy926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进行检测,找出差异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寻找血栓性疾病的潜在标志物并探讨TFF抑制H2O2诱导的EA.hy926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为其抗血栓机制研究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 探讨 Lance-Adams 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5例Lance-Adams综合征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5例患者均具有明确的缺血缺氧史,都在昏迷后出现意识恢复,并且以肌阵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脑电图可见阵发4~5Hz棘慢或多棘慢综合波,头颅影像学表现各异,包括缺血缺氧改变、脑出血、脑梗死、脑积水等,抗癫痫药物和镇静催眠药合用症状能基本控制,缺氧性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病灶侧颈动脉灌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86例患者随机分组,制定吞咽困难初筛、吞咽困难综合评估标准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颈动脉灌注疗法,观察治疗组的临床效果,并与对照组对比。
研究背景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局部异常的膨大,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脑血管疾病。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4月共收治的50例颅内后交通宽颈动脉瘤患者,探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后交通宽颈破裂动脉瘤安全性和有效性。
会议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五高特点,而脑梗死占脑卒中60-80%.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47phox是NAD(P)H 氧化酶系统的一个主要成份,在活性氧的产生过程中p47phox 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活性氧与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高血压等血管性疾病和糖尿病密切相关,是血管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存在线粒体DNA调控区序列变异,由此导致大脑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破坏细胞内外离子的平衡,使大脑受到刺激时神经元易于去极化,产生皮质扩散性抑制,导致偏头痛发作。本研究探讨平肝潜阳方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恢复、脑微循环血流量及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染色体9p21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阳性位点rs10757274及染色体9p21的1号单倍型区域位点rs7049105、rs647188、rs1333035与湖南长沙地区汉族人群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stroke,LAS)的相关性;探讨rs7049105、rs6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tAChR(电鳗乙酰胆碱受体)诱导的实验性重症肌无力(EAMG)小鼠的治疗作用。同时观察治疗后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的比例变化情况。
目的:研究1,25(OH)2D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发病的影响,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建立EAMG动物模型.30只6-8周C57BL/6雌性小鼠,按照随机序号法随机分为CFA组(n=6)和EAMG模型组(n=24),模型组小鼠于第0天以抗原乳剂200ul(20ugT-AchR抗原溶于100ulPBS,lmg H37Ra溶于100ulCFA,然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除运动障碍外,非运动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也造成了严重危害。认知功能下降可能贯穿PD 整个病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