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净净教授临证“谨守病机”观述要--浅谈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中医思维的发展运用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成立大会暨名医经验与传承方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L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中医药大学王净净教授担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医学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及科技部、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年.临证时强调"谨守病机".精准诊断,并对应以"主病主方,专方专病"之诊疗方式,精于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笔者有幸侍诊于师左右多年,兹就王净净教授临证"谨守病机"观做一简单介绍,祈请方家指正.随着人类认识水平提高与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对医学临床工作影响也越来越大.现代医学技术借助迅速发展的理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智能材料工程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沉浸于“六经钤百病”中舍弃现代医学病理生理认识而不肯接受,沉浸于“卫气营血”论治与“三焦辨证”而漠视微生物致病的存在,沉浸于“四气五味”之药性而避视当代生药学的发展;走的必当是“似我者死”之路,终将成为中医学罪人而葬送中医学事业。故此,以“谨守病机”为核心,应该解放思想,拓展认识,充分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一切合理有效诊疗技术,把握好病机病因,综合权衡疾病病情病势,选择出正确的治疗方案,不误患者,无违本心。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无线结巩膜层间缝线法在折叠式IOL巩膜悬吊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11例11眼无晶状体眼行无线结巩膜层间缝线法折叠式IOL巩膜悬吊术.局麻下于3和9点(或11和5点)结膜缘作4~5mm长结膜瓣,距角膜缘约1.5~2.0mm作约4.0~5.0mm长巩膜层间切开,深约1/2巩膜厚度.于9点处巩膜层间切口刺入25G注射针头,紧贴虹膜背面,经瞳孔、对侧虹膜背面,至3点处巩
会议
目的 观察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20例20眼,其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9例9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1例11眼;病程3~6个
会议
丁元庆教授是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齐鲁伤寒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伤寒学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脑病临床研究近30年.国际头痛流行病学会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头痛发病率为47%.因此,丁老师创建"头痛六经分证方法",采用经方辨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以往认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头痛多因风、火、气上扰所致,但因湿热壅滞清窍、阻滞经脉所致的头痛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故将丁老
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是由药物引起的全身皮肤和黏膜的不良反应,易导致皮肤和眼部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低而死亡率高。目前,对SJS/TEN发病机制的研究己深入到基因学、药理学和免疫学领域。遗传易感性在SJS/TEN中发挥重要作用,多个HLA等位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一般以乏力、肝区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乙型肝炎的病因主要为湿热毒邪。若情志内伤,劳倦太过,或饮食不慎,湿
庄曾渊研究员从1994年起开始进行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张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点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工作.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常规脏腑辨证的基础上,又从精气血津液层面对AMD进行辨证,更加系统、全面的阐释了AMD发生发展的演变机制,并逐步形成了病证结合,从精气血津液辨证分期论治AMD的诊疗方案,通过临床观察确有一定
张洪兵,擅长于脾胃病、中风病、消渴病、男女不育(孕)症,中西并重,病症俱辩,疗效显著.张洪兵老师认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脾胃虚弱,中焦虚寒为主,兼以肝气犯胃乘脾为基本病机,因此其治疗应为温中健脾,疏肝理气。对于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证型,临床多表现为上腹胀满或隐痛、喜温喜按、早饱、呕恶等为主,治疗上应顺应脾升胃降的生理特点,恢复其升降及运化功能,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中焦得温,饮食得以运化,脾健胃和,诸
刘启廷教授是山东省第一批名中医,全国第三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入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行医60余年,编写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对常见病的治疗创造了很多经验方,以方小、效卓、价低很受病家的欢迎,2011年刘老考虑到年事已高,就开始举办基层中医传承学习班,得到了当地中医局的支持.刘老在数名弟子的协助下,总结了百余首通用方,名曰《常见病一方通用经验方
旷惠桃教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传承导师,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临床和研究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难治性风湿痹症具有病程长、疗效欠佳等特点,旷惠桃教授认为非"血肉有情之品"不能去其邪,扶其正;风寒湿邪外袭,日久化热,生瘀生痰,风寒湿热瘀交阻,营卫气血受阻不通,故疼痛难忍,一般驱风除湿之品均难奏效时,必须用虫类药透骨搜风,方有
香苏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紫苏叶、陈皮、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功能散寒解表,理气消滞.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气滞,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胃脘胀满,纳呆呕恶,苔白腻,脉浮紧.根据当代人群饮食结构变化,肥甘厚味及烟酒摄入增多引起湿热内蕴,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情志郁结化热,且二者常结合致病,致使当今胃病多以实证、热证多见,虚寒之证少见.针对此病因病机变化,田老以香苏散为基础,将方中苏叶换为苏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