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在宁夏川区人工增雨时机选择中的应用

来源 :全国卫星应用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分析了在宁夏川区、宁夏中部干旱带及宁南山区夏秋期间选择飞机和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时机的方法,以2004-2008年5~8月汛期间宁夏川区、宁南山区特大干旱期间进行的飞机和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为例,利用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选择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区域应是比较有利的。因为从卫星云图中的水汽图、红外和可见光云图上可分析出云系中的含水量、云顶温度、云系强度,云系系统范围、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天气雷达进行跟踪订正,从获取的多种雷达回波产品资料上,经综合分析,可直接指挥飞机和火箭在有利的区域和时间内进行作业,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借助GIS专题图分析了1992-1997年和1997-2002年两个时期的中国省级耕地增长率,采用Morans,I和G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两个时期中国省级耕地增长率的空间关联关系。采用本文的方法分析各区域耕地增长率及空间关联性的微小差异清楚直观,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6年6月27~28日(A过程)和2008年6月28~29日(B过程)影响河北邢台地区的两次MCC过程进行分析。在不稳定层结条件下,低层暖切变为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A过程明显的前倾的低压梢和较强的的对流有效位能是其对流天气更剧烈的可能原因。两次过程中MCC移动路径、强度和影响邢台的阶段均有不同,强降水峰值均出现在MCC旺盛发展阶段。中尺度对流
本文通过水汽图像与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天气图相结合在2010年3月14日至16日的一次春季雨雪及大风降温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揭示天气系统的空间结构,了解系统的发展演变情况,以利于做好冬春季的雨雪及大风降温预报。结果显示:水汽图在对产生降水的水汽输送情况表现并不是很好,只是代表中高层水汽状况,但对降水预报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反而对冷空气表现得很好,与500hPa涡度、700hPa垂直速度相关性很好
利用FY-2C卫星30min加密云图、地面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8月11~12日丹东一次局地短历时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它是发生在副热带西北侧高温高湿西南气流中2个演变方式不同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中尺度对流云团楔型云型的出现,预示新对流单体的生成和发展,为短历时局地暴雨临近预报提供可参考依据。大暴雨发生前大尺度环流存在深厚的下沉运动,有一个不稳定能量积累过程。
本文试图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欧洲中心和北京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FY2C气象卫星水汽和TBB图像等对2009年冬季发生在东北地区吉林省的一次罕见暴雪天气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大、中尺度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配置、卫星云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次罕见的强降雪天气是在良好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下综合作用造成的,且在各种观测手段下部有很好的表现,通过该个例的研究可为今后此类暴雪
本文主要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中的ECMWF温湿度、雷达反射率等产品结合探空秒数据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一次典型冻雨天气的云结构特征,比较冻雨发生时云的垂直结构与降雪、降雨时的差异。具体如下:ECMWF的温度垂直剖面揭示出,此次冻雨发生时温度廓线上存在明显的逆温层,但有逆温层并不一定出现冻雨,融化层与次冻结层的相对厚度决定着最终的地面降水类型,在cloudsat
利用FY2C卫星云图,结合GMS、GOES卫星云图资料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统计了2003~2008年湖北省内的主要区域性暴雨过程,细致分析了引发暴雨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成熟和消亡的典型特征。结果发现,在暴雨短时预报时效(0-12h)上,根据暴雨发生的不同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暴雨云团的演变特征,可以建立5种卫星云图模型,即春季暖倒槽型、冷切变南压型、梅雨锋切变型、低涡冷槽东移型和台风西移型等,这
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Tropocal Rainfall MeasuringMission)的测雨雷达PR和TRMM微波图像仪TMI资料详细研究了台风Nesat(2005)在发展、维持和衰减阶段的降水和各种水粒子的三维结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1)台风降水中大部分区域为层性降水,但对流性降水的贡献却很大。(2)台风所处的阶段不同,平均降水量和各种水粒子含量的水平分布也有很大差异。在台风发展阶段
0904号热带气旋浪卡是2009年第一个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具有明显的不对称结构。由于结构不对称热带气旋的复杂多变,使其预报路径以及降水落区预报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对浪卡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利用FY2D卫星资料,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等,通过合成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浪卡结构和外围暴雨分布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浪卡显著的不对称结构
利用FY-2C红外卫星云图和相关定量产品、常规观测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及其青海省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造成2009年8月18日凌晨青海东北部短时区域性大到暴雨云图特征、天气尺度环境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风低中急流加强,红外卫星云图上青海西南方位不断有对流云团补充加强、迅速发展,是青海省东北部产生区域性大到暴雨的前兆;TBB低值带真与大到暴雨发生的区域相对应,强降水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