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管理国际法律机制初探

来源 :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xiaoqing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加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的合作,建立行之有效的流域管理法律机制,是摆在流域内各国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1995年签订的流域管理的框架性国际法文件《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是一个流域合作的重要文件,然而由于协定本身存在着覆盖范围以及规定上的局限性和不完善之处。协定的完善对于中国的加入,以及流域合作的扩大是必要的。
其他文献
1 背景rn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科研产出受到关注.国内中文期刊发表的大量临床研究报告质量较差,行业的认可度多数不高,能够真正进入指南推荐的甚少.其
期刊
@@
在我国,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都存在流域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流域生态补偿,简单地说,是出于对流域生态环境功能价值的认识和公平的理念,由流域生态环境利益的受益者通过某种
会议
《矿产资源法》修正案明确肯定了矿业权(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财产权属性,并且允许其依法流转,可以说修正后的《矿产资源法》基本确立了我国矿业权制度的框架,其意义是深远的。但是
环境诉权是一种建立在诉权概念基础上的新型诉权,它具有诉权的普遍性,但又具备自身的特殊性。其概念内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环境诉权主体多元化和客体特定化。环境诉权的主体包括
会议
矿产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矿业权法律制度是矿产资源法律制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因此,完善矿业权制度就对整个矿产资源的健康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工农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力较弱,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其生态又极其脆弱。因此,以生态旅游的方式来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应当根据区域环境特点及其突出的环境问题采取因地制宜的有效措施。引发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活动,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实现经济发
会议
采用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我市中学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市中学的体育理论课存在着教学时数安排不足、教学内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应对国际局势化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的重要保证。但是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
矿产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赖以延续的物质基础,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