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综合护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i_zhangz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寰枢椎半脱位在临床上属于较危险的,有的患者不加注意就会造成更坏的影响,所以综合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对我院38例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分别从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的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护理,以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非疫区布鲁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并总结其保守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方法:2013年2月-2016年7月共收治9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情况,采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 、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口服利福平胶囊、多西环素保守治疗。
目的 探讨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 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62例经舟骨骨折患者,男29例,女33例;年龄20~ 76岁,平均51岁.损伤原因:摔伤38例,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事故伤6例,运动伤4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无骨折移位 ,27 例 ) 与(有骨折移位 ,35 例).分为三组,分别经腕掌侧(A组,n=24),背侧(B组,n=23),掌背联合(C组,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我科2002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L4~S1)共64例,其中有24例出现并发症,男19例,女5例,年龄29~82岁,平均42.3岁,全组均经X光片、CT、MRI、结核菌素试验检查诊断明确:L4、5结核3例,L5~S1结核17例L4、5及S1结核4例.全部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术及植骨术.并发症为:①髂血管损伤15例,②髂血管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纤维破裂、椎间盘变性、髓核突出,导致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症。大多数的腰间盘突出病人并不需要手术,可以通过一些非手术治疗来促进患者康复。这就要求腰间盘突出人群生活中注意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
[目的]评估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辅助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2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8.5岁;左侧20例,右侧22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6例,摔伤19例,高处坠落伤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天,平均4.6天.本组42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重度退变(SLDD)的危险因素,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至2015年期间在门诊因腰腿痛就诊的1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筛选,收集其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重、年龄、吸烟、酗酒、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通过询问将患者职业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根据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标准对每一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Pfir
六柱型环形空间外固定架在骨折创伤或畸形修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适用于远端胫骨的骨连接畸形、马蹄足畸形、马蹄内翻足畸形、踝关节融合、胫骨跟骨融合、距骨截骨矫形术等。针对上述骨畸形及骨矫形的患者,外固定支架不仅可纠正骨的形态不良,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皮肤软组织,减少了手术创伤,避免了过多的骨膜剥离和骨暴露,虽然治疗周期较长,但临床效果满意,可达到较为精确地骨折复位和畸形矫正。既往文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方法对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进行临床分析和观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胸腰椎骨折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均效消除了患者的焦虑心理,病人舒适度增加,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两组患者出院前分别
[目的]目前对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选用何种手术方式存在较大争议,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通过本Meta-分析来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1960-2016年6月)公开发表于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cqvip)的文献.收集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
目的:平山病是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Keizo Hirayama)于1959年首先报道并以其名字命名的一类具有自限性的青少年时期起病的远端上肢肌萎缩性疾病,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采用手术方式来治疗平山病,然而,由于平山病患者(HD)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在病程早期十分相似,而对于后者而言,手术治疗可能显著加重病情,因此,明确鉴别两者就成为了关键,可惜的是,在病程早期,现有的诊断技术都很难用以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