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伤寒六经辩证体系及经方运用的耳鼻喉疾病诊疗路径。方法:根据六经八纲辩证的内涵,结合整体辩证,将耳鼻喉科常见症状体征分属六经,并按照方证对应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经过反复实践,以下分属具有临床实际意义:鼻塞、鼻痒打喷嚏、喉痒咳嗽、耳痒及脉浮,证属阳性者归属太阳病,证属阴性者归属少阴病,运用麻黄剂或桂枝剂为主治疗。将咽干口苦、咽痛、喉干咳嗽、耳鸣耳聋及脉弱或脉弦,证属阳性者归属少阳病,阴性者归属厥阴病,运用柴胡剂为主治疗。将鼻干、咽干、分泌物呈黄稠及脉滑者归属阳明,运用石膏剂为主治疗;将眩晕、咽部异物感、分泌物清稀或白粘状态、脉沉者归属太阴,应用去痰湿类方剂进行治疗。临证时发现,症状较为单一的疾病多为一经受邪,仅选用单方治疗就可治愈,例如口苦咽干,辨证为少阳病,直接用小柴胡原方就可治愈,而大部分疾病都是多经合病,也需要具有多项功能的方剂或采用多方合治、拆方重组等方法进行应对。例如鼻鼽,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涕,证属太阳太阴合病,应用治疗外邪里饮的小青龙汤为基础方治疗,而鼻痒打喷嚏鼻干无涕者,则属于太阳阳明合病,应用解表清热的麻杏石甘汤为基础方治疗。再如咽干并咽部异物感属于少阳太阴合病,应用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治疗等等。结果:按照此路径治疗耳鼻喉疾病3000余例发现。该路径思路清晰,疗效确切,易于掌握,可应对耳鼻喉绝大部分疾病的治疗。结论:基于六经辩证及经方运用的耳鼻喉疾病诊疗路径,具备清晰、可操作、疗效可预期及误诊治易纠正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